隨著中國葡萄酒市場逐漸成熟,越來越多的進口葡萄酒紛紛涌入中國市場分一杯羹。
根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公布的數據,意大利以54.8億升的葡萄酒總產量穩居全球葡萄酒產量第一的寶座。緊隨其后的是法國(48.6 億升)和西班牙(44.4億升)。
在歐洲以外,美國的產量仍保持旺盛,為23.9億升,而南美的產量出現了顯著增長,阿根廷和智利的產量分別為14.5億升和12.9億升。南非的產量(9.5億升)繼續反映了最近干旱的影響。中國葡萄酒產量連續第二年下滑,2017~2018年下降22%,至9.1億升。
一方面是葡萄酒生產國產量的上漲,一方面是中國本土產量的下滑,這二者市場消費的平衡點,自然又將是落在了中國身上。
眾所周知,許多國家都非常看好中國市場,希望進一步增長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以及獲得更多的機會。但是澳洲葡萄酒管理局北亞區總經理盧大衛看來,當前在中國市場比較為人熟知的還是舊世界的葡萄酒,比如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而新世界的葡萄酒產國,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南非等目前還處在大量投資的生長階段。
//是誰給進口酒開放了便捷之路?//
隨著中國葡萄酒市場逐漸成熟,越來越多的進口葡萄酒紛紛涌入中國市場分一杯羹。當前中國有超5000家葡萄酒進口商以及經銷商,其中,上海、北京、深圳和廣州的經銷商數量是最多的,競爭也更為激烈。隨著出口商到中國市場葡萄酒業務的逐漸深入,進口葡萄酒也面臨著線上、線下渠道布局的難題,以及眾多葡萄酒品牌的擠壓,未來,在行業發展空間擴大的同時,市場份額反而較難提升。
自2019年1月1日起,澳大利亞進口瓶裝葡萄酒關稅將進一步降至零。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中澳雙邊自貿協定生效后的第四次調整。而與之相比,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進口瓶裝葡萄酒仍然面臨14%的關稅。2019年開始實施零關稅,為澳大利亞葡萄酒在中國的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對于澳大利亞葡萄酒來說,在中國的發展將更加平穩。關稅降低尚不會“戲劇性”地改變目前的狀態,只是有利于幫助進口商和經銷商獲得更多的資源。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共有5000多家葡萄酒進口商、經銷商。隨著2017年澳大利亞撥款5000萬澳元,在澳大利亞進一步發展葡萄酒產業的同時,也加大了對中國與美國的市場投入。
近年來,隨著中國市場的包容度愈發提高,人們對葡萄酒品牌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樣化。其中,酒莊葡萄酒作為精致小眾的代表之一,也受到了更多關注,讓消費者對這個葡萄酒的釀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酒莊葡萄酒往往產量有限,因此,這類酒款的品牌推廣也變得尤為重要。
為了進一步實現品牌落地增加銷量,許多進口葡萄酒開始與傳統白酒企業合作,以開拓更廣闊的渠道。對此,盧大衛表示,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進一步擴大,葡萄酒消費將進一步上漲,而相對白酒而言,葡萄酒給消費者提供了不同的體驗。不光澳大利亞,近年來對中國市場高度看好的意大利、葡萄牙,都有著政府專設的扶持渠道,為本國出口服務。葡萄牙葡萄酒協會亞洲區負責人表示,在過去三年,對華出口成為葡萄牙主要目的地國家,為更好在華推廣,葡萄牙葡萄酒協會每年將拿出五分之三,也就是60萬歐元,來進行對華葡萄酒的推廣與宣傳。
同樣,意大利葡萄酒作為老牌產區,在產區集中推廣后,更是開設了“我愛意大利葡萄酒”的專門活動,來為本國葡萄酒搖旗吶喊。
//多方合作,進口酒比本土產品更上道//
誰都知道,賠本還要賺吆喝,中國葡萄不僅膽怯的站在本土的宣傳舞臺上,更習慣做默默無聞的“英雄”,一直以來,包括中央電視臺在內的宣傳渠道上,大眾消費者看到的更多的是進口酒品牌。不僅如此,這些進口酒更是抓住了碎片化宣傳的亮點,多元渠道紛紛上線。對于進口葡萄酒而言,仍處于碎片化階段的中國葡萄酒消費市場正迎來“百花齊放”的良好契機。近期,眾多原本在中國市場比較小眾的進口葡萄酒品牌,正呈現出活躍的姿態。無論是與酒仙網、京東這樣的主流平臺合作,還是聯合中國經銷商尋求機會,進口葡萄酒頻繁進入,迎合日趨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熱愛飲用葡萄酒的消費者不難發現,進口葡萄酒正越來越多地填滿零售場所的酒柜。例如去年,京東在舉行的2018京東葡萄酒全球產區聯盟啟動儀式上,強調了與海外酒莊加強合作的意愿,并希望通過成立葡萄酒全球產區聯盟,推動國外葡萄酒在中國的全面落地,不僅如此,那些已在中國市場初具知名度的進口葡萄酒品牌,也不滿足于通過現有大單品吸引消費者。
例如澳大利亞品牌富邑,它在中國采取的就是品牌廣告狂轟亂炸,同時在終端商超鋪貨,看似把葡萄酒的高雅甩在一邊,卻讓更多葡萄酒愛好者與大眾消費者了解了它。同時在中國市場良性通路的建立,正嘗試將旗下更多的產品引入中國市場。
消費者消費視野的拓寬以及對酒類產品非價格因素的關注,正推動著進口葡萄酒品牌以及產區來源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目前中國市場來自法國、澳大利亞、智利等國家的葡萄酒仍占據著主導地位。消費者傾向購買進口葡萄酒,而品牌方難以尋找目標客群的分布。上述兩大原因導致消費者在選擇進口葡萄酒產品時呈現出較弱的品牌忠誠度,也要求企業提供更多元化的高品質產品進行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品質與服務正日漸成為消費者重點考量的問題,但價格因素的影響仍廣泛存在。中國與澳大利亞、智利等葡萄酒主產區就進口關稅優惠方面達成的協議,讓這些國家的葡萄酒產品入華價格更具有吸引力,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在此基礎上,越來越多的當地小眾酒莊產品紛紛進入中國市場,試圖分得一杯羹。
新入場的葡萄酒品牌中,不乏高端的、具有特色的葡萄酒產品,企業正嘗試細化旗下各品牌的形象定位。進口葡萄酒在給予高端產品更多發揮空間的同時,推出更多低價但以文化特色為賣點的產品。因此,在中國消費者仍未形成品牌依賴的時間節點,如何成功將大量新的進口葡萄酒品牌推向市場,是擺在所有國外葡萄酒企業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也是國產葡萄酒必須正視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