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由青島啤酒打造的一輛精釀機甲亮相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啟動了青島啤酒精釀機甲全國巡回釀造之旅,頗有明星巡回演唱會的派頭。這輛精釀機甲可以使消費者現場觀摩啤酒釀造的全過程,并可在互動體驗區坐下來好好喝上一杯精釀青島啤酒。
精釀啤酒對于圈內人士來說并不陌生,但對于全國大部分消費者來說,精釀啤酒還是新鮮事物。資料顯示,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就出現了自釀啤酒屋,但由于技術、風格、文化上都有局限,只能稱為小啤酒屋,而非精釀啤酒。從2008年開始,國內出現了第一批以南京高大師啤酒為代表的精釀啤酒企業。然而,隨著龍頭啤酒企業逐漸在高端領域發力,精釀啤酒成為重點布局對象。
精釀啤酒需求不斷升溫
自2014年開始,啤酒行業步入調整期,啤酒產銷不斷呈現下滑之勢。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其整個產品銷售結構中,高端產品成為其盈利的增長點。
有行業人士認為,從2016年開始,啤酒行業競爭已經從低價搶份額轉向升級提盈利,由于產品升級、直接提價、關廠減虧,華潤雪花、百威中國、嘉士伯中國、珠江啤酒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這一情況也反映在精釀啤酒上。從開始就以高端產品形象亮相的精釀啤酒,在國內整個啤酒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卻逆勢增長。
此前,荷蘭合作銀行發布了對中國啤酒市場的調研報告。報告指出,中國啤酒市場呈現出高端化的發展趨勢,其中精釀啤酒增長顯著,并有望在未來取得矚目的市場表現。
報告顯示, 中國啤酒市場發展成熟度遠超其他東南亞國家,整體市場價值和盈利能力都有顯著提升。且由于全球啤酒市場呈高端化發展趨勢,近五年來,中國大眾型啤酒經歷了較為困難的一段時期。與此同時,高端啤酒銷量則增長160%,占整體啤酒市場4%的銷量及18%的利潤。這其中,精釀啤酒占據一席之地。盡管業界普遍認為中國精釀啤酒的消費量不足整體市場的1%,但仍呈現出強大的發展態勢。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啤酒市場規模在2000億元左右,進口啤酒比例不足1%,國內精釀啤酒所占市場份額約0.1%,當下正以40%的速度增長,未來或將達到3%的市場份額。
據了解,目前在上海、北京、武漢、廣州、成都、南京、重慶等大城市,精釀啤酒表現比較活躍,并且開始通過這些城市向二三線城市輻射滲透。
中國精釀啤酒市場目前處于起步階段,廠商數量較少,同時品質和價格相對較高,消費群體較小。隨著中產階層數量的增長以及對于高品質、個性化啤酒的需求升級,啤酒文化的逐步積累,中國精釀啤酒有望迎來春天。
國內、國外精釀品牌不斷涌現
隨著國內精釀啤酒的需求的不斷升溫,越來越多的廠家、資本開始涉足、開發、占領這片啤酒市場的新土地。
從2014年開始,全球的啤酒巨頭都在中高端市場發力,產品結構不斷優化,2017年一季度優異的成績單可以看出,各個廠商做中高端產品的利潤紅利逐步顯現。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未來高端啤酒逐漸成為主流消費,中國啤酒市場結構將會產生深刻變化,以中高端為概念的啤酒結構將形成。
近年來,國內涌現出了高大師、萊寶、拳擊貓、牛啤堂、大躍、悠航、18號酒館、豐收等等被消費者熟知甚至追捧的原生精釀啤酒品牌。
自2012年起,國內還陸續出現以精釀啤酒為主題的啤酒節,大獎賽。而這些啤酒節大都是精釀啤酒行業自發組織,這些活動的舉辦對國內精釀啤酒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推廣作用,有力地推動了國內精釀啤酒的發展。
除了這些中國精釀的先行品牌外,國內啤酒生產企業如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等也紛紛布局精釀啤酒。據相關人士透露,華潤旗下的投資公司也做了大量的精釀啤酒調研,并和國內一些獨立的精釀啤酒品牌有了密切的接觸。
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市場的精釀啤酒仍然以進口精釀為主,進口精釀與國內精釀啤酒的占比為9:1。因此,這就勢必導致市場份額的競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