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央視研究認為,當前的媒體生態圈基本上呈現三足鼎立的格局:以CCTV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具有高覆蓋和高公信力的優勢,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媒體具有高連接和強互動的屬性,以分眾傳媒為代表的新型生活場景媒體具有高到達和高匹配的品質。
小趨勢1: 新媒體逆勢增長
CTR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傳統媒體市場同比下降6%,只有新媒體逆勢成長,在移動互聯網的推動下,互聯網廣告增長18.5% ,生活場景媒體延續2015年的增長,電梯電視廣告增幅22.4%,電梯海報廣告增幅24.1%,影院視頻廣告增幅44.8%。
小趨勢2: 令人心動的名詞備受置疑
尼爾森中國區研究認為:數字廣告越做越大,ROI卻反向增長。目前中國廣告市場最典型、最大的變化表現在廣告投放重心由傳統電視轉移至數字媒體,而數字廣告內部的結構也在飛速向移動端進行轉化。尼爾森的數據表明,中國有71%的數字媒體廣告投入都是浪費的。一面是廣告主不斷加大在數字廣告上的投入,一面卻是并不與之匹配的ROI。
根據尼爾森研究,僅從中國快速消費品品類的數字廣告投放來看,每投入1元廣告得到的回報從2012年的2.4元逐年下降到2015年的1.36元。而數據虛假,非人類點擊,機器人流量等問題令效果營銷蒙上神秘的面紗。
小趨勢3: 主流人群與傳統電視漸行漸遠
中國電視廣告在2015,2016年持續下跌,大城市,發達城市的的主流人群現在很少看電視,真正的收視率集中在甘肅,寧夏,陜西,云南,貴州等地區,而以10億電視人口計算,數據顯示即使個別衛視前三年最強的4%收視率的節目,覆蓋4000萬人口,其中5000元月收入以上的主流人群也僅占8-12%左右約300-500萬左右。
小趨勢4: 人們在互聯網上很少留意廣告
主流人群都去看互聯網了,但另一方面是人們在互聯網上很少留意廣告。所以主流人群基本不看電視,主流人群在移動互聯網, 微博微信新聞端占據4一5個小時,但消費者主要在看內容而不是看廣告,記住的是社會熱點話題和事件,很少留意廣告,廣告主在微博微信新聞端上未來主要靠做公關做話題,創造可以被傳播的內容。
小趨勢5: 在移動端廣告越不像廣告就越有吸引力
原來信息流廣告貌似新聞資訊,如果標題很有吸引力,會帶來關注與點擊,新廣告法規定要統一標上廣告字樣便于用戶清楚地識別,這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廣告效果的產出。在互聯網線上平臺上,要實現真正引爆主流,往往要借助社會重大事件和社會重大話題,否則所有精心的設計常常只會成為自娛自樂的小圈子傳播,而且品牌商想傳達的核心信息與消費者的閱讀取向往往是矛盾的,既要取得消費者的高點擊又要準確的表達品牌的核心主張經常難以掌控。像小米,諸橙這種成功的能搶占頭條的社交媒體引爆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