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中小酒企眾多,由于規模以及資金實力有限,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下來,并且部分企業還生存的很好,其必有一定的市場基礎。而優勢基礎市場,我們通常稱為“根據地市場”,在根據地市場,這類酒企有一定的競爭壁壘,是其他企業達不到的,而這種壁壘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有可能是渠道,有可能是產品,有可能是文化……
然而,隨著酒業加速整合,競爭更加全面化,以往的市場競爭壁壘,似乎沒有不被打破的可能,市場閉環被擊穿,根據地理論即將塌陷的觀點漸漸傳開……
1、以縣為單位的根據地市場普遍現狀
山東,除去幾家區域強勢酒企根據地市場范圍較大之外,大多數企業是以縣級市場為單位,具有較高的占有率。一家酒企在縣級市場一年有2000萬的銷售額,就可以達到基本生存線,并且在山東行業內擁有一定知名度。當然還有一部分酒企,在2000萬以內,也以自己的法則繼續存在著。
2、根據地市場是區域酒企的“心臟”
之所以被稱為“根據地”,是因為這一板塊市場在酒企的競爭力中有多重優勢,尤其是銷售量上的優勢,這一板塊是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是維持企業持續運轉的主要動力。從軍事上來講,如果根據地市場被攻陷,則意味著失敗。而根據地市場的塌陷,對一家酒企來說影響巨大。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3、根據地是市場競爭的“軍旗”標桿
根據地市場是企業隊伍的信心來源,同時也是經銷商隊伍的信心標桿,就像在行軍打仗中的“軍旗”,具有標桿意義,所以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軍旗”不能倒。
4、面臨多股“游擊力量”“掃蕩”
長久以來,山東地區是“諸侯割據”的酒業生態,各酒企憑借自身競爭力在市場上占得一席之地。以前,當地的政商支持,也是本地區酒企無可替代的競爭優勢,加之本地渠道精細化便利優勢,本地文化認同度優勢等等,都形成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壁壘。但隨著市場變化,多股其他地區品牌對山東各根據地市場進行滲透,本來優勢不大的高端市場,現下差距更明顯,并且,以往中低端市場也在遭受各方沖擊,似乎根據地市場的優勢并不像以往那樣大。
5、面臨大品牌的“收編”力量
行業在經過前幾年的調整期后,迎來了復蘇,可是這種復蘇是行業領先品牌的復蘇,區域小酒企的市場增速要遠遠落后于一線名酒企業。并且在魯酒內部,多種整合力量也在進行,加劇了對根據地市場的整合。
6、根據地市場理論的塌陷是相對而言
酒企根據地理論的塌陷其實是相對而言。與以往相比,區域酒企的多種壁壘確實已經被擊穿,例如當地政務消費等等。但從山東諸多區域酒企的發展現狀來看,絕大多數市場受到沖擊,但企業保留了原有勢力,并且還有部分實現了高增長,實現這一成績的原因多種多樣,而更多的是來源于差異化競爭。
7、根據地理論的塌陷其實是競爭思維的轉變
根據地市場是企業的優勢市場、樣板市場,任何時候,企業都應保有自己的這類優勢,只是隨著市場碎片化競爭的加劇,企業的根據地競爭思維需要轉變,包括如何狙擊競品、如何做到更加精細化、如何進擊其他市場等等。
未來,是更加全面和系統的競爭,不僅僅是“搶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