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已經進入品質消費時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從更在乎“貴不貴”轉為更多追求“好不好”,個性化、定制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消費者對消費品位、品牌有了新的要求。
近年來我國啤酒市場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消費市場漸趨多元化,消費升級特征明顯。從消費者需求看,由最初的“拼”酒轉變為“品”酒,消費者更加注重品質,講究品牌消費;從國內市場上啤酒的口味來說,由相對單一口味逐漸向多元化口味轉變;此外,啤酒市場也正在由渠道封鎖轉向終端拉動。因此,打造消費者認可的高端啤酒品牌,是滿足消費升級的必經之路。
國產啤酒最近有點賣不動了,從2014年開始,國產啤酒產量連續3年下滑,2016年國內啤酒上市公司中,僅兩家凈利潤同比增長。近兩年,大量的啤酒企業紛紛關閉工廠,以圖轉向輕資產運營。
與國產啤酒一片慘淡不同,2011年以來以進口啤酒為代表的高端啤酒市場卻增長迅速。2011到2016年間,我國啤酒進口量從64203千升快速增長至646384千升,增長近9倍。
從價格上來看,國產品牌似乎更加“物美價廉”。數據顯示,國產品牌啤酒噸價多在2000到3000元每噸,而嘉士伯的噸價為5254元每噸,百威英博更是達到了6383元每噸。價格如此之高的進口啤酒,為何增速迅猛?對此,啤酒觀察家王云輝表示,在市場飽和的環境下,工業化啤酒已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產品升級或將成為企業的主要盈利途徑。
王云輝認為,這背后也正說明了進口啤酒因為其多樣化,大家肯定會愿意嘗試一下,也符合了現在消費升級的趨勢。特別是現在的消費主體已經變成了80后90后,大家更是追求個性化、多元化的啤酒。
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如何讓國人愛上本土啤酒呢?要想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就要打造消費者認可的高端品牌,企業要練好三大功夫。不斷提升產品品質,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意識,通過打牢質量基礎贏得消費者的信賴和市場的認可。我國國產啤酒企業正在調整產品結構,加大中高端產品的布局。例如,珠江啤酒正在力推高端品牌“雪堡”,青島啤酒近日借力《深夜食堂》電影,推出深夜食堂“深夜罐”啤酒,發力個性化產品。
還要堅持依靠創新驅動,挖掘新消費潛力,引領品質消費,甚至要通過推動供給側的顛覆式創新,來引領商業模式變革。要不斷研究當代年輕人的需求,在品牌塑造、產品設計、風味開發,包括產品所傳遞的企業文化等方面,都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創新。
打造消費者認可的高端品牌,更應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增強中國品牌的國際認可度。在品牌運營上堅持高品質、高價格和高可見度的“三高”策略,不斷提升品牌的高端化和國際化。
與逐漸升級的消費趨勢相比,目前國內供給端存在脫節的問題,這從國內消費者對外國貨青睞有加,到全球“買買買”的現象中可見一斑。究其原因,除了消費者對國外品牌的信任外,還在于國內企業有效供給不足、品牌缺乏創新力、競爭力。要想塑造消費自信,引導消費回流,需要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打造中國本土高端品牌。
在過去,可能有人說,大排檔才是中國人的深夜食堂。也有人說,要想啤酒賣的好,好天氣不能少。然而市場瞬息萬變,消費者的需求也并非一成不變,F在,可能只有一杯杯兼具了外觀與口感的啤酒,才能滿足消費者一顆“嬗變”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