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CBS電視臺記者來到了中國寧夏。初看之下,地處西北的寧夏擁有的實在不多:大片的荒漠、干燥的氣候、不發達的交通和尷尬的地理位置。除了畜牧業,人們還能在這里以什么來謀生呢?
CBS記者看到的答案是葡萄酒:
用數以億計美元的投資,和每年數十億加侖的灌溉用水,這里發展出了中國的紅酒之鄉。
CBS向觀眾們報道稱,如今寧夏已經有8萬英畝(約3.2萬公頃)的葡萄園,并計劃到2020年擴張到16萬英畝——這個面積將是美國加州著名葡萄酒產地納帕谷的三倍。納帕谷發展到如今的規;艘粋世紀,寧夏則只用了十年。
中國如今是全球第四大紅酒消費國,為了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中國酒用葡萄園的面積已經超過了法國,達到190萬英畝。
在CBS之前,彭博社負責酒業報道的記者Elin McCoy今年6月已經寫過一篇報道,同樣把一個關注重點放在了寧夏,這里的條件對許多農林產業是嚴峻的,酒業則未必。干燥的天氣,豐富的日照,適宜的海拔高度和黃河帶來的灌溉水源,都讓寧夏擁有了理想的葡萄種植條件。
相較于地位穩固的傳統葡萄酒國家,中國葡萄酒在全球的影響有限,出口規模也只列在世界第七。CBS稱,寧夏的葡萄酒生產商希望能創造出屬于中國葡萄酒的口味。
Elin McCoy在國際酒展(VinExpo)上品嘗了17種不同種類的中國國產葡萄酒,認為有幾種非常不錯。所以他也把報道的標題起成了:
已經從糟糕變成良好,高檔中國葡萄酒將來會成為頂級嗎?
為了打開市場,中國葡萄酒品牌已經開始在國際酒展這類場合積極進行推廣。國際興趣也開始提升。在CBS的報道中,美國紅酒專家Karen Macneil正在更新她的一本紅酒知識圖書,并為此探索全球紅酒產地的“新世界”。她在寧夏的酒莊里四處游覽查看,有時候還直接從酒桶里取酒品嘗。她對寧夏葡萄酒的評價也相當不錯:
“像知道別的葡萄酒知名產地一樣,我們的孫輩到時可能也會知道(寧夏)這個產地。”
彭博社的報道表示,中國企業正以對歐洲酒廠的投資來換取技術和市場推廣支持,并且大力開發本土酒莊。CBS的報道給出了一個例證:寧夏本地的葡萄酒企業與法國奢侈品集團LVMH合資建立了Chandon酒莊,投資額為2800萬美元。
Chandon的總經理Shen Yang解釋說,這個酒莊可謂是從零開始,酒廠和葡萄牙都是新建的。為了應對當地的寒冬,必須在冬天將葡萄藤埋入地下,到了春天再挖出來。這些都需要不小的人力成本。
MacNeil承認,寧夏的酒莊們要想進一步發展還有著不小的風險,但她已經為之感到驚奇了。
“我們知道意大利托斯卡納、法國波爾多和美國的納帕谷……想一想中國沙漠里可能出現下一個全球級別的優秀紅酒產地,這太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