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最近受股災影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獲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的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被迫延緩上市時間之后,近日,其發布的招股說明書遭到質疑。
7月18日,有媒體引用某筆者的文章介紹道,金徽酒主要從事濃香型白酒的生產和銷售,自稱是原生態白酒典范。但細讀金徽酒招股說明書發現,金徽酒恐怕就是一個純粹的勾兌酒。
原酒自產能力嚴重不足 披露信息被質疑
該筆者稱,在招股說明書中,金徽酒沒有披露自產原酒產量,根據披露的原材料采購情況,可以測算出金徽酒自產原酒產量嚴重不足,并且生產原酒的關鍵原料大曲也需要外購。
筆者指出,招股說明書第136頁披露,報告期公司原材料、外購原酒采購情況如表一。
△表一
從表一可以看出,報告期公司自產原酒產量只占全部原酒用量的18.92%,也就是說公司產品主要以外購原酒、食用酒精,經過勾兌而成,并非公司所宣傳的固態釀造原生態白酒典范。
招股說明書顯示,金徽酒不能生產大曲,自釀原酒所使用的釀酒大曲全部外購。白酒的生產主要經歷制曲、釀造(發酵、蒸餾)、陳化老熟、勾調等工藝。其中,大曲是釀酒生產所必需的糖化發酵劑,也是直接影響酒體質量與風味的重要原料。筆者查閱近期上市的今世緣酒業、口子酒業、迎駕酒業披露的資料,發現這些酒企所用大曲均為自釀。很難想象“百年老字號”企業不能生產釀酒大曲,如何能保證酒體質量。
針對原酒產量較低問題,招股說明書披露:本公司原酒設計產能13000噸,由于現有部分窖池及生產設備受2008年汶川地震影響,破損嚴重,已無法繼續使用,實際產能受限,導致近年來原酒產量較低。公司雖然通過技術改造等措施逐步增加原酒產量,但仍面臨原酒產量較低的問題。
筆者認為公司的解釋值得商榷。原因如下:
汶川距離金徽酒直線距離超過400公里,如果說受汶川地震影響,窖池及生產設備破損嚴重,那么距離汶川不足100公里的劍南春酒廠豈不是要關閉停產。
招股說明書顯示,本次募集資金項目建設期36個月,是在公司原酒設計產能13000噸、成品酒設計產能20000噸不變的基礎上,對原酒釀造設施進行技術改造,最終達到13000噸原酒設計產能。
筆者不禁要問,36個月就能完成對地震損壞設施的改造,使其達產,為什么汶川地震過去7年了還沒有達產?難道修復周期需要十年?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公司三年凈利潤高達近3億元,銀行借款余額高達3.4億元,銀行存款余額也高達2.2億元,公司并不差錢,完全不需用募集資金就能短期內完成改選。
同時,筆者對13000噸原酒設計產能是否存在保持高度懷疑,認為這很可能是企業對股票市場所講的一個故事。
此外,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的信息,筆者還發覺金徽酒很有可能不生產原酒,所有原酒有可能全部外購。招股說明書顯示,金徽酒原酒主要生產流程為:投料→拌曲→入窖→發酵→窖池管理→拌料→蒸餾→原酒入庫,發酵周期控制在78天左右。同時公司的會計政策也將存貨核算分類為:原材料(糧食、包裝物)、在產品、半成品(原酒)、產成品(商品)。
但招股說明書第245頁披露,期末存貨只有原材料(糧食、包裝物)、半成品(原酒)和產成品(商品),唯獨沒有在產品。原酒釀造周期一般需要兩個月左右的時間,且投料、出料過程也是不停止的連續生產,不可能出現年末在產品為零的情況,難道說期末所有釀酒窖池空空蕩蕩不成?
人均產能畸高 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人均產能畸高 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經過與同行業公司人均產能數量對比后發現,金徽酒成品酒人均產能存在明顯異常。
從招股說明書中可以看出,金徽酒年人均產量35.46噸,是行業平均水平的近3倍。這一方面說明金徽酒在產能上存在造假的可能,另一方面也說明金徽酒沒有太多的人力去從事原酒的釀造。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懷疑,金徽酒不生產原酒,所有原酒均外購,金徽酒只是簡單的勾兌酒。對外宣傳的所謂泥池古窖、低溫發酵、固態釀酒技術等全是不實之詞,存在信息虛假披露的嫌疑。甚至生產經營也存在造假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