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原酒再度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3月14日,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發布首屆四川省原酒生產企業20強評選結果公告。3月21日,川酒集團召開原酒產業發展聯盟成立大會暨聯盟酒企授牌儀式。四川原酒在行業接連掀起漣漪,是要醞釀什么新局嗎?
一直以來,原酒在行業中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眼下,在品質主義越來越成為行業發展和消費者共識的背景下,原酒的質量課題也再次被擺在了明面上。而對占據中國原酒半壁江山以上的四川來說,加碼賦能原酒產業,也在成為川酒發展的主旋律。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原酒這一群體將如何“長袖善舞”?未來,原酒產業又該怎樣加速覺醒,重回巔峰期?
1、從低調到“高調”
2021年,全國白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715.63萬千升,同比下降0.59%,而四川白酒產量達到381.2萬千升,占比50%以上,還增長3.7%。從營收來看,2021年,四川白酒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達3451.4億元,占到了全國規模以上企業營收的57.2%,與2020年相比增長8.4%。
數據已反映了不爭的事實,川酒在全國白酒行業中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而這其中的功勞,除了四川“五朵金花”、“十朵小金花”等名酒企業的實力擔當外,四川原酒企業的貢獻也同樣重要。
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到2000年,以邛崍、大邑、崇州、蒲江為代表的川西原酒和以瀘州、宜賓為代表的川南原酒形成了整個四川原酒的主產區,這是四川原酒產業的鼎盛時期,彼時四川生產銷售原酒的企業曾達到過上千家,原酒產量接近全國70%,,有了“川酒調天下”的美譽。
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四川原酒全國化的過程中,很多企業都保持了低調,并沒有注重品牌的傳播和宣傳,這也使四川原酒此后的品牌化進程走得更為緩慢。
事實上,一直以來,四川不缺原酒企業數量和規模,缺的正是原酒品牌梯隊的建設和完善。3月14日,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發布首屆四川省原酒生產企業20強評選結果公告。這是川酒歷史上首次有官方背書的原酒頭部企業評選。可以說,20強的評出,不僅是對原酒企業的公開認可和官方肯定,更極大提振了四川原酒企業品牌的聲量和聲勢。但從幕后真正走向臺前,大部分原酒企業還是有著品牌化的“執念”,只是這并非一蹴而就。
在四川省釀酒研究所副所長、川酒集團總經理、總工程師楊官榮看來,原酒雖然作為一個非標品類產品,并不存在具體的品牌背書,但近年來,原酒產業一直有個夢想就是走上品牌化之路。目前,“四川原酒”這四個字已形成地理標志品牌,但個體企業要打造形象品牌,就需著眼長遠發展,從原料、技術工藝、儲存、產品輸出需建立一套標準系統的體系。此外,原酒買賣的試錯成本很高,依賴企業信譽背書,但目前原酒行業還缺乏統一的認知標準,光靠企業自賣自夸遠遠不夠。他認為,要想打造原酒形象品牌,中小企業很難獨立完成這個事情,通過企業抱團聯盟共同做大做強,才能更好謀求突圍。
2、原酒轉型的十字路口
過去黃金十年催生了產能泡沫,當時,許多酒企集中掀起自家擴產運動,他們對采購原酒的需求減少,導致了一些盲目擴張的大型原酒企業出現了資金鏈斷裂、破產的問題。中小企業也遭遇了滑鐵盧般的市場下滑,退場的不在少數。四川原酒產業一時元氣大傷,進入了霜凍期。
隨之在行業調整的這段時期里,變化也在孕育而生。
有的原酒企業為了實現轉型,并不想局限在簡單的罐裝生產,他們有產品品牌自建的野心。成都長城川興酒業有限公司銷售公司總經理李元春向酒說記者表示,此前,有很多原酒企業走過瓶裝酒市場開發、OEM貼牌的路子,但由于原酒的生產和瓶裝酒的銷售模式、資金投入、人才管理本就存在差異化,有的達不到成品酒銷售力度,很多企業是短、平、快,采取了簡單、粗暴的方式,真正實現成功的寥寥無幾,很多企業最終還是回到了專業做生產的老本行。
“做自我品牌耗資巨大,產能規模、資金投入、人才團隊等這些硬性條件不達標的話,就不足以支撐培育出一個品牌。”楊官榮提出,過去,做投機主義的原酒企業,拿抵押資金搞多元化的企業,也都狠狠地摔過了跟頭。
而近年來,在行業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下,原酒產業再度站在了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上。“目前,原酒企業正由之前單兵作戰的方式向抱團化方向發展;銷售模式上在明顯趨向多元化、正規化;在渠道上,借助新型電商平臺在由傳統單一線下渠道延伸到線上”。成都蜀之源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尚治豪在接受酒說記者采訪時指出。
四川省酒類流通協會會長鐵犁表示,在行業分化效應顯著,大浪淘沙的背景下,四川原酒產業日后將更注重調味酒生產,向規;校蛏鷳B化釀酒的方向發展。
顯然,四川粗放式、野蠻式的原酒生長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時,如今正朝著質量效益型的方向轉變。過去只憑關系就能撈金,現在只有進入良性循環、基于長期價值主義的可持續性發展,整個產業才能突破轉型的窗口期,向高質量行穩致遠。
3、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龐大的原酒產能基礎,是川酒保持優勢地位的關鍵。但不容置喙,原酒體量雖然龐大,但長期以來也掩藏著發展的一些桎梏。四川原酒企業數量雖然大,但整體分散且雜亂;行業標準不統一;原酒企業融資難,一部分中小企業陷入生存困境;議價能力低,市場存在無序競爭……這些問題制約了原酒產業發展的空間。
從現階段來看,擺在原酒這一群體面前的外在形勢也嚴峻了起來。疫情“黑天鵝”的持續影響,讓原酒企業們的未來發展充滿了變數和壓力:原材料成本上漲、釀酒技工面臨短缺,開拓外部市場的機會減少……這些都是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與此同時,白酒產量的日趨飽和及名企不斷推進的擴產行動,也對四川原酒向外輸出施加了層層壓力。
表面上看,四川原酒產業陷入水深火熱的局面中,對其來說這可能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但如果能用更全面、更客觀、更理性的眼光來看,這反而是一個更好的時代。
2017年,川酒集團組建,以為四川原酒開辟一條聚合原酒企業資源、打造原產地地理標識品牌為發展初衷,如今已坐穩中國最大原酒生產供應商的位置。從0到1,川酒集團這5年的迅速崛起,從某種程度上印證著四川原酒產業發展的蓬勃活力。重要的是,推動四川原酒企業抱團取暖的這條整合路徑,正為破解原酒困局撕開了一道口子。
日子過得滋潤的原酒企業除了川酒集團外,還有更多的原酒頭部企業在享受發展紅利。近年來,在行業集中度越來越高和品質升級的影響下,規模以下的白酒企業數量逐步萎縮,名優白酒企業對原酒的需求越來越高,這些企業更傾向與四川當地有規模、有檔次、有實力的大型酒企合作。而一些規模小、技術落后的原酒企業正面臨淘汰出局的風險中,他們愈發面臨舉步維艱的困境,但也并非陷入絕路,無從解縛。
“最近幾年,四川省白酒市場出現了散酒消費的上升趨勢,這些小型原酒企業憑借優質的老酒品質優勢,在選擇做當地的散酒市場,如為企業提供定制散酒服務、開設連鎖酒道館,為終端酒鋪供貨散酒。”李元春認為,對這些原酒的中小企業們來說,這也不算失為一條正確的自救路徑。
立足行業看,目前市場對優質原酒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向主產區集聚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四川具備釀造濃香大曲酒得天獨厚的天然大窖池優勢,大量的技術人才和釀酒匠人為產品質量護航,四川優質原酒依然是市場上的稀缺存在,這種確定性是不會變的。
楊官榮對此表示,針對行業產能過剩的聲音也要辯證看待,這里的過剩主要是指勾兌酒的產能過剩,而純糧固態的優質原酒產能還遠未見頂,未來出川的真正優質原酒定會迎來量價齊升的格局,而低附加值的原酒只會越來越少。
在酒說看來,四川原酒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就在于自身稀缺性的品質優勢。今年6月,白酒新國標將正式實施,對原酒釀造標準有了更清晰的界定。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將有利于固態發酵純糧原酒的可持續性發展,對真正釀好酒的原酒企業釋放出了極大利好。
4、川酒發力“第三極”,路在何方?
從時間的維度來看,近些年,四川對原酒產業發展一直在努力做頂層推動,從一系列的舉措中便能看出這種重視程度:
2015年,由瀘州市人民政府與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興業銀行共同出資,全國首支以原酒為標的物的投資基金—四川發展純糧原酒股權投資基金在瀘州揭牌成立。
2018年,四川省委政研室調研組曾提出了原酒發展建議,要在瀘州、宜賓、邛崍、綿竹等原酒主產區,推廣實施《固態法濃香型白酒原酒》行業標準,引導原酒企業規范發展,整合產能,組建原酒產業集團,這一年,四川原酒聯盟正式組建。
2021年,四川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在省優質白酒產業機制辦公室的指導下,啟動了“首屆四川省原酒生產企業20強”評選活動。
可見,四川省政府和協會都積極在為原酒產業發展賦能。但未來如何更好統籌與引領原酒企業發展,政府協會還要進一步讓“好鋼用在刀刃上”。鐵犁認為,立足發揮四川當地的自然資源、消費資源、產能資源優勢,政府和協會需要對不同產區行列企業采取不同產業政策,不搞一刀切,還要區別對待不同梯隊企業,有重點的擇優扶持,進一步加大培育名優企業。
對個體而言,原酒企業們則要認清行業局勢和明確自我定位。行業的本質是靠產品質量取勝。原酒企業們要重視品質和技術創新,只有釀造優質的好酒、存儲優質的調味酒,才能進一步做精而美的企業品牌。鐵犁談到,原酒企業只把酒賣出去并不意味著高枕無憂,還要提高對客戶的售后服務水平,充分利用四川的優勢自然條件和人才資源,為原酒品質效果加成。
對規模型、具備資金實力的企業而言,自創產品品牌正成為他們未來發展的重要選擇。鐵犁表示,創建自身產品品牌,企業要解決戰略認知的問題,整合人才、渠道資源,構建企業發展模式,更要解決營銷團隊及區域市場的問題。在尚治豪看來,原酒企業做成品酒雖然不能與已成熟化的瓶裝品牌相比,但如果能選準適合自己的賽道,堅守品質,是存在著一定機會的。
此外,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資本。李元春提到,目前在原酒企業中大部分還是酒一代老板在掌舵,真正上手的酒二代、酒三代很少。原酒企業們正面臨接班棘手的問題,這對未來企業的持續發展產生了一定風險。進行現代化管理改革、實施職業經理人制度、釋放企業管理活力是未來原酒企業保持基業長青的關鍵。
從史至今,原酒始終扮演著四川白酒的“基石”角色,但從“大后方”走向“大前線”,原酒要踏上的這條路必然會任重而道遠。作為川酒隱形的第三“增長極”,原酒需要更多機會發聲,也需要自身審時度勢,更需要統一戰線抱團發展。我們相信,只要方向對了,四川原酒的“用武之地”還會越來越多。(原標題:原酒困局漸解,川酒“第三極”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