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雪花啤酒的歸屬問題備受業界關注。日前,華潤啤酒發布公告稱,將通過供股籌集資金95億港元,部分用做收購由SABMiller Asia所持有的雪花啤酒49%股份,進而實現對雪花啤酒的全資控股。業內人士表示,華潤啤酒一旦收購成功,將使國內啤酒行業格局進一步分化,出現雪花、百威“雙雄”爭霸的格局。
華潤啤酒擬全資收購雪花啤酒
目前,華潤啤酒持有華潤雪花51%股份,SABMiller Asia則持有另外49%股份。早在今年3月2日,華潤啤酒便發布公告稱,擬以16億美元,約合124.4億港元收購SABMiller Asia持有的華潤雪花49%股份。此次交易完成后,華潤雪花將成為華潤啤酒全資子公司。
針對此次收購,華潤啤酒7月6日最新發布的公告內容顯示,公司建議每持有3股股份獲發1股供股股份的基準,按認購價每股11.73港元進行8.11億股供股,所得款項凈額95.14億港元。其中,部分用作收購由SAB Miller Asia持有49%雪花啤酒的股份。
據了解,商務部正在對該收購進行反壟斷調查。不過,華潤啤酒的態度對此依然樂觀。據華潤啤酒方面透露,目前與商務部的商討未見有潛在問題,有信心可通過反壟斷審查,124.4億元的收購價將以內部資源、供股及其他融資、母公司借貸三方面支付,屆時將按市況決定供股資金用于收購的比例。
在中國品牌研究院食品飲料行業研究員朱丹蓬看來,華潤啤酒全資收購雪花啤酒一事某種程度上被質疑涉嫌壟斷,但實際上,根據我國的相關規定,此次收購應該并不違規。
啤酒行業格局進一步分化
近年來,我國啤酒行業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最終形成五強爭霸的市場格局,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百威、嘉士伯五大啤酒巨頭占據了行業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公開統計顯示,華潤啤酒與南非米勒SAB Miller的合資公司華潤雪花啤酒在中國市場占有25%的市場份額,第二位的青島啤酒則占有18%的市場份額,全球最大啤酒企業百威英博占有16%。從2015年的營收來看,雪花啤酒獲得293.2億元,青島啤酒營業收入約為276億元,百威英博在華營收275.6億元,而燕京啤酒營收僅為125億元。
華潤全資收購雪花,將極大程度增加其未來在整個啤酒行業的話語權。對于此次收購,啤酒行業專家方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華潤欲徹底拉開與競爭者的距離。
“華潤啤酒一旦成功收購雪花啤酒,將使國內啤酒行業格局進一步分化,未來中國市場將呈現出華潤啤酒與百威英博兩個集團競爭的格局。”分析人士指出,收購完成后,華潤啤酒坐穩國內“老大”的位置,而世界第一的百威英博自然不會束手就擒,去年就與南非米勒達成1055億美元的收購協議,收購后將占據全球啤酒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
在業界看來,啤酒行業新一輪寡頭格局在進一步加劇,百威英博與SAB之間的收購,以及華潤啤酒收購雪花啤酒就是信號。“國內啤酒市場已發展到一定階段,寡頭效應越來越明顯,中小酒企難以立足,部分會逐步退出市場。”朱丹蓬認為,華潤啤酒和百威英博未來將作為行業寡頭展開競爭,同時也會展開對第二梯隊的收購,中國啤酒行業或將迎來收購潮。
有研報分析指出,目前我國啤酒行業寡頭競爭格局日趨明顯,2015年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五大啤酒集團,市場份額超過80%,未來行業整合可能在巨頭之間展開,以加速行業整合進程。
國內啤酒消費量基本見頂?
啤酒行業出現寡頭格局的背后,是不斷下滑的市場銷量和日益白熱化的市場競爭。據啤酒行業研報顯示,國內啤酒消費量基本見頂,行業盈利能力較弱且競爭愈加白熱化,啤酒售價和啤酒的價值不對等,整個行業每聽只賺8分錢是普遍現象,這使得國內企業進入零和博弈。
與白酒、葡萄酒、洋酒等其他酒類不同,啤酒行業具有單價低、銷量大的特性,同時價格與產銷率的波動也極小。相關數據顯示,2009年以來我國啤酒產量與銷量的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下,大多時候增速在5%以下。尤其是在2013年以后,啤酒產量逐步下滑,進一步佐證了市場需求飽和的現狀。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啤酒市場受經濟增速放緩、消費環境整體低迷等因素影響,產量創近五年最低。2015年1月至12月,全國累計啤酒產量4715萬千升,同比下降5.06%。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國內8家啤酒上市公司中,除珠江啤酒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外,其他7家公司均出現業績下滑,重慶啤酒更是出現首度虧損。有分析稱,啤酒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也反映了當前國內啤酒業正在進行一輪新的調整,未來的競爭格局將更加激烈。
“我們預計中國啤酒需求年內仍將維持低迷,經濟因素、南方氣溫偏低和全國大范圍的雨水天氣或對啤酒的需求帶來負面影響。”興業證券研報指出,市場數據顯示,全國商超層面今年5月份啤酒銷售額和銷售量均同比下降10%以上,銷量同比下跌幅度較一季度有明顯擴大,除了受到經濟因素影響外,南方與往年比相對較低的氣溫也給啤酒需求帶來負面影響。
中泰證券報告認為,國內啤酒行業未來1-2年內可能仍然處于調整期,而在百威等海外巨頭以及進口啤酒、精釀啤酒的沖擊下,國內啤酒廠商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期待國內啤酒企業之間的整合帶來行業格局的改變,不然即使度過行業自然調整期,國內啤酒公司以后的處境仍然相對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