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開始四川、山東、河南、貴州省出臺了振興白酒產業的計劃。每個地方政府的振興計劃都雄心勃勃,例如四川省的目標是到2020年白酒主營業務收入要達到3500億,貴州仁懷市則是提出1個千億元企業引領、3個100億元企業支撐、10個10億元企業帶動、40個1億的發展要求。
毫無疑問,政府提出的這些計劃不單是為了發展白酒產業,更是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
因為,現在已經到了2020年農村全面脫貧的攻堅時期,而很多白酒企業都在偏遠貧困地區,白酒企業的振興發展對當地脫貧有著舉足輕重的帶動作用。另外,振興白酒產業也是落實中央提出的供給側改革的具體抓手,各地政府在白酒企業兼并重組、技術改造、發明創新方面將給予大力扶持。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從以上兩方面不難看出,在政府的強力主導下,未來白酒行業企業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產區之間也將展開一輪一輪的較量。
其實,根據近兩年的統計數據和部分企業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情況反映,白酒行業似乎又開始進入了量價齊升周期,但我認為,白酒產業的危機并沒有真正過去。一是,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表明,從2012年開始,我國16歲至60歲勞動力人口開始出現負增長,也就是說,喝白酒的主力人群可能越來越少,中國白酒的人口紅利隨中國經濟的人口紅利一起消失了。二來,葡萄酒、白蘭地、威士忌以及精釀啤酒對消費者的滲透式的影響越來越強,消費者的選擇越來越多樣化。再三,以餐桌為核心的傳統社交方式正在被多元化休閑娛樂社交方式淡化,而99%的白酒都是作為餐酒被消費掉的。
雖然政府和企業都雄心勃勃,但我卻覺得白酒行業潛在著很大的風險,除了整個中國經濟可能面臨的一些風險,最大的問題還在于消費者對白酒的認知偏差。
消費者的認知偏差和誤區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
第一、健康問題。大多數的消費者對白酒與健康是存在很多疑慮的,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女性,他們更加看重黃酒、葡萄酒的營養保重功能。
第二、時尚問題。在大家心里,尤其是年輕人,白酒是不時髦的、粗俗的、土豪的,比如說喝法不時尚,喝的人不時尚,喝的場景不時尚,無法滿足自己標榜個性、品位的需求。
第三、味道問題。白酒獨特的工藝,造就了其千變萬化的味道,締造了豐富的味覺世界。但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迫于社交、商務應酬等某種功利需要而喝白酒,因此對白酒帶來的審美的愉悅感是比較麻木的。提到白酒,便會與“辣、沖、烈”等刺激、凌厲的感受劃等號。
好在地方政府和企業都認識到了這些問題,去年貴州、四川、河南很多地方政府組織企業在全國面向消費者、經銷商做白酒知識的普及。如果我們很好的解決了這幾個問題,我相信中國白酒的振興應該是一個水到渠成的問題。
這些問題解決的背后,也是白酒最核心的問題,白酒不僅是作為一種社交方式的存在,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存在,人如何看待酒,看待我們與酒的關系至關重要。
因此,當我們的消費者認為白酒是美好生活的一種象征,喝白酒就是美好生活的一種體驗的時候,我們的中國白酒,我們的白酒產業就可以真正的振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