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白酒行業仍處深度調整期,轉型、變革、打破固有模式成為了白酒行業2016年的口號。其中定制酒成為了當下的熱點,茅臺、瀘州老窖、汾酒等知名白酒企業開始瞄準這一領域發力。值得關注的是,消費者對于高端白酒的訴求從送禮請客有面子逐漸向個性化需求轉變,給定制酒創造了很大的市場空間。記者就定制酒話題采訪了白酒企業、行業專家,深入探討定制酒是否可以成為白酒行業下一個掘金點。
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
制定行業標準引領產業發展
自酒業進入調整期以來,酒類行業企業也逐漸創新求變,走上了轉型升級之路。定制酒業務正是處于消費升級、行業轉型期間的發展機遇,未來發展前景廣闊,是企業走向消費者、服務消費者的很好途徑。甚至未來,酒企對定制酒發展可以上升為服務體驗,從釀造開始,邀請消費者參與,以了解酒類的釀造工藝,普及和推動白酒文化發展。
目前看來,定制酒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是行業鼓勵發展的方向。所以此次成立了定制酒聯盟,也正是希望通過聯盟建立產品、服務、知識產權等方面健全的行業發展標準,使行業的中堅力量形成合力,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避免過熱、過度發展,進而維護好定制酒市場的規范。
瀘州老窖定制酒有限公司董事長伍曉明:
供應鏈升級促進定制酒發展
目前來看,定制酒不會成為各個酒企的主要產業,但會成為酒企面對消費群體的一個窗口,尤其是可通過定制概念向“80后”、“90后”消費者傳播白酒文化,進而推動白酒的年輕化。此外,還可以借定制酒收集消費需求,從而為標準化產品研發提供數據支持。所以,未來定制酒市場將成為新的藍海,發展前景廣闊。
此前定制酒從成本、生產、運輸等方面,都很難完全滿足客戶小而美的定制需求,2013年,瀘州老窖定制酒進行了供應鏈改造,現在進行再次升級,從供應鏈如包材供應、生產、物流等方面滿足客戶需求。另外,還建立了定制產品標準化,如包材結構、酒體,消費者可以直接通過選項進行定制,使定制過程更簡單,而酒企也可以降低生產成本。
釀酒大師藝術館館長寧小剛:
通過定制酒加深消費者溝通
目前還沒有一家酒企的定制酒業務收入能夠達到全部收入的10%,但未來很有可能成為現實。
在過去的白酒十年黃金發展期中,消費者溝通工作主要是由渠道商或者是說終端商進行的。酒企主要面對的是經銷商,很少直接、主動與消費者進行有效溝通,F在逐漸調整未來消費者趨勢,這正是酒企一直以來缺失的環節,在產品研發、消費趨勢的把握上,很少能夠直接傾聽到消費者的聲音。而定制酒業務作為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重要體現點,可以作為一個酒企與消費者的溝通途徑。白酒企業通過與消費者打交道,了解到當下的需求趨勢,很可能在未來標準化產品中,以消費為本做產品研發。這便如同白酒的文化復興,通過定制酒這一途徑,推動“以人為本”的酒企文化發展。
四川釀藝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方翔:
定制酒將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定制酒實際已經存在多年,但一直沒有做大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酒企與消費者之間沒有建立起暢通的互動渠道,所以定制化發展受遏制;其次,酒企普遍都是規模化、批量化生產,其供應鏈體系如包材、生產線都與其規模相配套,而定制酒缺乏符合柔性定制的供應鏈體系;最后,一些名酒企業成立了獨立的定制酒公司,但是其渠道建設,與標準化產品分層級的渠道建設缺少融合點,以上因素都制約了定制酒的發展。
但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未來定制酒必然會成長為酒企新的利潤增長點。而定制酒的競爭點,則不在于價格,而是在于服務上,通過提升性價比,為企業帶來新的利潤。未來預計酒企將有20%-30%的收入來自定制酒的業務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