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茅臺股價終于邁過千元關口,酒類股票集體火爆,成為社會和行業熱議的話題。
作為行業的一員,我是樂見酒類股票價格上漲的;作為中國最有影響的消費類品牌與最有價值的民族高端品牌的茅臺,享有他應有的股市價值,也大可不必非議。但茅臺股價的一路攀高與茅臺酒價的熱捧追高,最終可能演變成股價與酒價“雙殺”,這將對行業最優秀的企業,乃至于整個行業產生較大負面沖擊、甚至巨大殺傷力。個人覺得有必要說幾句話,請給茅臺的股價降降溫。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水牛OR液體黃金?
有人說茅臺是水牛,說茅臺的價格是水支撐的,我不同意這個說法。如果說茅臺作為蒸餾酒是由水與酒精構成,兩者都是液體,這是正確的。但茅臺是靠消費市場基礎與企業利潤業績支撐的藍籌王,不是氣泡吹出來的水牛。
茅臺以3.5%的釀造成本,支撐了95%以上的附加值,是名副其實的液體黃金,也是中國少有的有價值的企業。
早在2009年在分析茅臺時,我就提出了茅臺是液體黃金的概念,有打油詩為證:寧當店長、不當縣長。當縣長十分辛苦,年收入不過10萬元,而當年茅臺專賣店的老板年收入就已過百萬。
所以,憑借驕人的業績,茅臺成為中國股價最高的企業,是理所當然的。
峰巔之上有多高?
中國股市從來就是創造神話的加工場,也是神話破滅的傷心地。它可以助力一個企業與行業,但也可能捧殺一個企業與行業。
歷史上的飛樂股份,曾經在1992年5月25日達到每股3550元,如今更名為“中安消”,股價僅1.78元。2000年2月17日,億安科技股價126元成為中國股市歷史上另一個奇跡,如今更名為神州高鐵,股價卻僅有3.8元,不如當初最高價時的一個零頭。2015年那波股市行情中,又誕生了“全通教育”的神話,2015年5月13日其股價467元,成為上輪牛市中的股價之王,然而暄囂之后,如今僅有6.3元,比最高價時跌去了70倍。
從1994年汾酒第一個登陸A股市場,目前共有19家白酒上市企業,白酒板塊市值高達2.5萬億,成為資本市場上繼銀行、保險、醫藥制造、券商信托之后的第五大行業板塊。茅臺以本世紀第一個過千元的股價,引領著白酒板塊倍受各路資本熱捧,成為股市上的一道靚麗風景。
1 中國白酒居世界蒸餾酒產業之巔
作為世界蒸餾酒產業的一員,中國白酒目前正處于最風光的時刻,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產量高達600萬噸以上,超過其他蒸餾酒種,成為數量世界第一;高端白酒(單只100歐元以上)產量超過5萬噸,銷售額(工廠價格)過1100億元(約合170億元美元),超過全世界白蘭地與威士忌高端酒的總和,成為世界第一;歷經三波大規模的硬件建設與產能擴張,1000畝以上的酒廠,從8家達到30余家,庫存過萬噸的原酒企業從15家達到80余家,花園式,生態化,規;(占地10公頃以上)的釀酒企業過千家,中國白酒洋洋灑灑的硬件設施與釀酒產能,已經傲視天下,世界第一。茅臺市值過萬億,超過世界酒業巨頭帝亞吉歐和保樂力加的總和,世界第一;不知不覺,中國白酒已然處于世界蒸餾酒之巔。
峰顛之上的中國白酒,可能仍將發展,但高峰之上還有多高呢?
2 茅臺產業之巔
2018年,茅臺銷售收入736億元,占19家白酒上市企業銷售收入總和的35%;茅臺利潤352億元,超過了其他余18家上市白酒企業的利潤總和。茅臺市值高達1.26萬億人民幣(約1850億美元),超過同類世界巨頭帝亞吉歐(1050億美元)和保樂力加(約420億美元)兩者市值之和,成為世界30家市值最大的企業之一,這讓中國白酒風光盡顯,光焰萬丈。峰巔之上的茅臺,空間仍有,但還有多少?
警惕白酒特洛伊木馬,科學管理股票市值
合理的市值管理應該是:股票價格低于其價值過多時,通過企業增持等措施,促使他回到正常價格,超過價值過高時,通過企業減持等措施,促使股價回歸正常價格。當前許多上市企業把股票市值管理,簡單地理解為維持股票高市值。這存在極大的誤區。推高股價,銀行質押,貸出更多的貸款,是許多中國上市公司過去的基本做法,這一做法在2018年的股票質押股災中,負面作用盡顯無遺,曾經的股價冠軍如今的“中安消”在上一輪行情中的表現,就是典型代表,中國白酒上市企業多不差錢,茅臺五糧液等多數企業不僅沒有貸款,還有大量的銀行存款,維持高股價可能有一定的意義,但本人實在看不出對貴州茅臺有何好處,難道我們的市值管理僅僅在于創造一個千元股價的企業光環嗎?個人簡單地認為,茅臺可能也無此想法,那么問題又出現在什么地方?
茅臺銷售規模從20年前的8億,10年前的80億,增長到今天的近800億,20年間爆發式增長了近100倍;鶖翟絹碓酱,高速增長還可持續多久?
雖然,茅臺的市值超越了帝亞吉歐和保樂力加,但一個主要在國內市場銷售和以高端白酒品牌為主的茅臺,與世界酒業巨頭帝亞吉歐和保樂力加在全世界180多個國家或地區有銷售、在世界多地有上百家酒廠、且橫跨蒸餾酒葡萄酒啤酒與特色酒種等多個酒種、有數個世界級的酒類品牌相比,其差距仍是十分巨大的。
2015年茅臺銷量19000噸,零售價900元;2018年茅臺銷售27800噸,零售價1800元(酒廠限價1499元);2019年6月,茅臺實際零售價近2000元,不少地方超過2000元。按實際零售價,茅臺三年零售增長了2倍,近三年GDP增長20%,茅臺增速是經濟增長的10倍數。中國經濟實際上的中低速增長,國人有目共睹,茅臺酒價格的本輪上漲,雖有一定中高端人士的消費增長為背景支持,但明顯缺乏宏觀大環境的支撐,如果忽視了這一根本背景條件,要么是自迷雙眼,要么可能是被熱錢與熱炒資本迷惑。
國際對比:占據西方高端蒸餾酒70%以上份額的法國干邑地區五大白蘭地高端品牌軒尼詩、人頭馬、馬爹利、金花、卡慕(XO以上級別)。2018年高端銷售額約等于茅臺的60%,美歐為主的西方世界,GDP約40萬億美元,中國去年約為13萬億美元,中國人均GDP為歐美的五分之一,中國人即使再能喝,又能比西方高出多少?短期已經高速增長了的中國高端白酒,新的財務年度還能增加多少?
國內對比:茅臺市值僅次于工商銀行,位列中國股市第二大流通市值公司,超過了鋼鐵行業和黃金行業,超過營收5985億元的農業銀行、營收23535億的中石油、營收7368億元中國移動。在八年艱苦抗戰爆發前的1936年,中國年產鋼約60萬噸,日本約近1000萬噸,我們的先輩用他們的血肉之軀與入侵之敵鏖戰,可歌可泣,驚天地泣鬼神。2018年中國產鋼7.5億噸,58家鋼鐵上市公司的銷售收近3萬億元,市值7000多億元,從這組數據中,我們應該能理解到一點有意思的東西吧。
2011年5月11日,在廣州圣豐索菲特大酒店廣東省酒協年會上,我提出2012年中國白酒將調整,當時無人認同。后來不幸被我言中。支撐我當時的主要理論就是泡沫聚集時間過長必然引發調整。
殷鑒不遠,值得企業重視。
作為中國酒業標桿的茅臺,傳承和發揚了中國酒文化,書寫了一個傳統行業和傳統實體企業在新時代下不斷改革發展的光輝典范。然而,企業在做事,而資本在講故事。
我認為,茅臺酒的炒作之風與茅臺股價的炒作之風,可以休矣。在茅臺736億元工廠銷售與1000億元的社會零售支撐下的12600多億元市值的巨大的利益缺口之間,可能早已潛入為利益而來的特洛伊木馬。我們應警惕可能潛藏在這兩者之間的特洛伊木馬。
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喧囂:請給企業一片安靜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