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有著中國酒類收藏第一會之稱的“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年會”在太原市晉祠賓館隆重召開。作為本次年會的重頭戲,1963年老八大名酒復原版產品的拍賣,不僅掀起了活動的熱潮,也是今年酒類收藏的一個高潮。經過激烈競逐,現場的45套“老八大名酒”分17組拍出,無一流拍。最終總成交價340.4萬元,溢價250.4萬元,溢價率達到278%。
本次拍賣取得圓滿成功固然可喜,雖然所拍的酒只是老酒的復刻版,但細細琢磨,卻有可怕之處,這與其說是人們對于多年前所評出的八大名酒的熱衷,倒不如說是人們對于老酒的瘋狂迷戀。
行業協會的動向向來是市場的風向標,這幾年老酒收藏市場越來越火熱,“酒是老的好”這一觀念已經在消費者心中日益加深,以致于很多消費者在線下購買酒類產品時都會不由自主的先翻看生產日期,并挑選最老的日期購買,哪怕出廠日期相差只有一個月,都會選擇早一些出廠的。包裝精美的新酒鮮有人問津,貨架角落里堆滿灰塵的陳年老貨成了熱銷品,甚至在某些實體店,諸如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之類的高端名酒直接被貼上寫有生產日期的標簽,精確到日。實體店如此,網絡商城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除商品介紹表明了年份之外,某些同樣的酒款,每一個年份都有每一個年份價格,在某些高端酒中,2016年的年份與2017年的年份價格相差竟達數百元。即便是某些2017年份的新酒,筆者翻看消費者購買后所分享的留言評價后發現,八成的消費者都表示酒太新,先買來放著,過幾年再享用。筆者認為,這是一種極不健康的市場狀態,我們對于年份之于白酒的宣傳已經用力過猛,誤導了消費者,誤導了市場,將來極有可能阻礙行業的發展。
白酒固然有極佳的陳年效果,但是白酒畢竟是快速消費品,只有在快消屬性和陳年屬性中尋求達到一個平衡點,市場才能良性循環,行業才能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下去。當下這個平衡點儼然已經被打破,我們前些年對于年份之于白酒的過分宣傳已經到導致了消費者的認知偏向于白酒的陳年屬性。白酒不同于威士忌之類的烈性酒,雖然威士忌也有陳年一說,但是威士忌只能在桶中陳年,一瓶標著12年的威士忌在出廠10年后依然是12年的酒齡。但是白酒在瓶中依然可以陳年,酒齡會隨著年份不斷增加。這就意味著消費者的認知如果偏向白酒的陳年屬性,消費者雖然短期內會不斷購買(特別是高端品牌),但不會即時飲用,而是囤積在手中追求陳年效果,長此以往勢必會達到一個危機的臨界點。
老酒固然有它的醇厚柔美,但是新酒也它的其凜冽甘爽,跟何況到達大多是消費者手中的都是非常優秀的產品,即使是新酒口感也已經極佳。老酒固然是好,但是不要讓老酒誤導了市場,影響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