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有近2000萬對新人步入婚姻殿堂,這意味著至少有近2000萬個家庭有婚宴用酒需求,市場規模不可小覷。
中秋剛剛過去,馬上到了新人扎堆結婚的十月,在這個酒商普遍反映市場一般的旺季,婚宴市場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1、市場兩極分化,低價產品出貨量大
說到今年的中秋旺季和接下來的計劃,蘇州泰山經貿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行政總監傅小平表示:“今年中秋市場兩極分化的現象非常明顯,低價產品出貨量大,但同時茅臺五糧液這樣的高端酒一樣表現很好,雜牌酒只會越來越難。馬上要到婚慶季,我們拿出了專門產品重點推婚喜宴,因為目前來看,婚宴市場和禮品市場是大眾消費的主體,值得好好運作。”
河南貝特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許峰表示:“今年整體情況不如去年。今年低價的產品相對好賣,像是批發價20多一支的酒一直在出貨。還有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去年中秋我們提前準備了好多皮盒,像是一些6支裝的皮盒、木盒供不應求,今年要盒子的就少很多,準備的那些還剩下了,大家都在要便宜的包裝。在接下來的婚宴旺季,我們會協助分銷商做多樣化的活動,以促進銷售。”
2、更多進口酒走上婚宴餐桌
目前,白酒依然是婚宴用酒的主流品類,尤其是農村市場、縣級市場,所占份額非常大。但是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紅、白搭配已經成為新市場新趨向,尤其是一線城市市場、南方市場紅、白搭配趨勢明顯。在浙江、江蘇、福建等葡萄酒氛圍好的市場,葡萄酒在鄉鎮市場也已經是婚宴的標配,而且有越來越多的進口酒走上婚宴餐桌。
蘇州泰山經貿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行政總監傅小平表示:“在我們這里,婚宴用酒還是白酒為主,葡萄酒方面,有一半的人會選進口酒。不過說實話進口酒現在有些泛濫,我相信隨著市場的成熟,品牌化產品會是主流趨勢。”
3、“熟人推薦”作用大
在白酒的婚宴市場,除一線城市,其他市場份額一般為區域強勢品牌占據,比如在普通城市,區域強勢品牌份額有時能達到90%,但是對于葡萄酒來說,并沒有形成這樣的品牌格局和強烈的流行趨勢。反倒是熟人的口碑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在婚宴這種細分渠道,口碑相傳有時候比廣告推廣顯得更加有效。
有受訪經銷商表示,自己的葡萄酒專賣店在當地經營多年,并且價格與商超相比有一定優勢,用量大也有折扣,因此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加上人脈和口碑的積累,通過熟人介紹在婚宴市場有不小的收獲。
4、個性化定制需求增多
目前結婚的這批消費者多為追求個性的90后,定制酒作為順應個性化消費趨勢出現的產品,其潛力尚待挖掘。
西安世雅貿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巧榮表示:“婚宴用的葡萄酒,根據客戶需求會有不同的價位選擇,目前還是以干紅為主,因為多是圓桌式用餐。也有一些西式婚禮,會用到大瓶的起泡酒,F在年輕人的婚禮個性化的需求越來越多,我們也會為客戶做一些定制酒標,滿足他們的需要。”
廣州小紅馬的Bill認為:起泡酒和一些包裝喜慶一點的葡萄酒都比較適合婚宴,對于消費前沿的一些富裕地區,消費人群非常注重檔次和婚禮的面子,因此經銷商從增強消費者的體驗角度去做產品或許能取得不小的突破。
杭州酒商李奇認為,婚慶是一個系列工程,葡萄酒的推廣可以通過強針對性的婚慶網絡渠道推廣,例如和一些婚慶公司、婚紗影樓、婚禮熱門酒店、喜糖分銷店等建立緊密合作關系。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渠道往往注重利潤,更看重一些可以提供低價的走量產品。另外,由于婚慶用酒的特殊性,在短時間內實現配貨及退換貨,提升用戶體驗,是酒商必須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