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中秋、國慶“雙節”是葡萄酒銷售的旺季。但是,最近卻有不少進口葡萄酒商向酒業家•葡萄酒經銷商內參反映,市場沒有想象中樂觀,許多企業都沒有達到預期的銷售目標。
三組鏡頭
先來看幾組鏡頭(由于涉及公司運營情況等商業機密,鏡頭中公司名稱均采取化名)
鏡頭一:A公司是西南地區的專業進口葡萄酒公司,主要走直銷、團購,以及部分經銷商渠道。直銷方面有700多名客戶,200多名持續購買客戶。今年中秋、國慶兩節反應出來的情況是,客單價明顯下降,購買需求不旺盛。
鏡頭二:B公司是位于沿海地區保稅區的一家大型進口葡萄酒企業。該企業負責人向酒業家•葡萄酒經銷商內參反映,“雙節”銷量沒有達到預期要求,銷售收入與去年同期持平。如果加上價格調整、產品調整、讓利消費者等因素,甚至和去年相比有所下降。該企業兩大塊業務,分銷和直銷,分銷下降了20%左右,而且產品低走。直銷略有進步,但利潤空間壓縮了。
鏡頭三:C公司和D公司均是內陸地區有一定規模的進口葡萄酒企業,其負責人分別向酒業家•葡萄酒經銷商內參反應,今年“雙節”市場反應不積極,銷售情況沒有想象中那么好,總體沒有達到預期。
旺季不旺,消費處于新一輪迷茫期?
為什么會出現“旺季不旺”的情況,浙江永裕酒業品牌總監何廷衛向酒業家•葡萄酒經銷商內參分析認為,最大的原因是消費處于新一輪的迷茫期。首先,行業門檻太低,賣酒的太多,競爭激烈,價格戰比比皆是。其次,消費者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消費者越來越懂葡萄酒,但是對價格和產品也更挑剔,選擇渠道也更多,對酒商來說并無多大利好;有半懂不懂的消費者,處于觀望狀態,并不一定會購買。而以前下決心要買葡萄酒的消費者,猶豫程度增加了。
何廷衛認為,消費者接觸的信息量太多,賣酒的人太多,無法判斷什么是好酒什么是差酒,一款酒到底該值多少錢,導致消費者的購買決策被放棄或延遲。“不過,整個行業狀態客觀來說是積極的、進步的,但是不要期望太高,拿過去的利潤空間來和今天比。”
調整心態, 暴利時代已經結束
有業內人士向酒業家•葡萄酒經銷商內參分析認為,銷量的同期比較具體還是要看怎么算。從整個銷售瓶數和銷售總額來說,有的公司是增加,但是與去年同比增加的幅度有所減少,利潤也有所減少,以前一瓶酒賺50元,現在一瓶酒賺20元,老板從業的心態就會有變化。“經營者應該擺正心態,不要把進口葡萄酒好做好賺錢,消費者好忽悠當成是理所當然。暴利時代已經過去,沉下心來,服務好客戶,賺取合理利潤才是常態。”
狠抓內功,用心做好終端工作
凱潤精品酒業總經理蔡春一直致力于做消費者的工作,但是她認為,從今年“雙節”的市場表現可以看出,進口葡萄酒從“三公消費”到真正過度到大眾健康消費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要想有長遠發展的進口葡萄酒商還需要熬過這段“苦日子”,狠抓內功,調整心態。
對于未來進口葡萄酒商何去何從,何廷衛認為,“我們賣酒的經銷商、大商真正做消費者的工作太薄弱了,還是以大團購、大批發的思維居多,雖然短期來說企業能賺錢,但是真正的消費者時代已經到來,到底誰在用心做終端?做消費者工作?”他建議進口葡萄酒商在有些方面可以向白酒取經:“進口葡萄酒看似是一個時興的行業,但是市場思路想法做法很老舊,而白酒看似很傳統,但是花樣很多,對市場的努力程度、用心、創新程度都勝于葡萄酒行業。白酒的操作方式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太多了,葡萄酒行業只要努力,拋下浮躁的心態,真正沉下心來做市場,未來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