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由于白酒行業的雜亂無章,使白酒市場的發展出現了不規則的狀態,導致白酒業始終圍繞著一個要素在不斷的變化,那就是價格。顯然,價格就是“度量衡”,是評價產品“貴賤”最直接的體現。而今,一線名酒價格不斷攀升的同時,是廠家的相對控價措施,而這依舊難以抵擋其產品的市場走勢,價格依舊動若脫兔,變化無常。
價格的動蕩深刻影響著產品的供求關系,也就影響著企業的興衰成敗。誰都想在價格上起到主導作用,為此茅臺廠家不得已控價1299元,就是希望不讓產品的過度溢價打破供求關系,阻隔消費者。所以,無論是高端白酒還是省級白酒亦或區域白酒,都需要一個正確營銷方向來“指點迷津”。
對于省酒而言,目前所面臨的狀態就是一線名酒與區域品牌的雙重夾擊。為此,省酒的破局之道就是做強區域市場使之形成板塊化之外,還要做品牌高端化。
一個白酒產品,必須有一個準確的定位,給消費者以明確的信息,說明自己是什么,怎么消費。針對細分市場人群需求的不同,采取區別于其它競爭產品的產品消費人群、市場,方才能夠為產品找到準確的定位。對于省酒而言,長期根據地市場作戰,讓一部分消費者對產品質量有了明確的認識,如果企業的意圖不在做強做大,也許在保障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是長期穩居根據地市場是最明智的做法。但是企業若想做強做大,單靠根據地市場是不能完成的,市場外拓成為必然的選擇。
外拓,并不是簡單的通過招商把產品鋪下去就完了,還要經過市場與消費者的檢驗,而這往往就是外拓不好成功的重要因素。一個外來產品的進入,必然要有一個本地化的過程。而外來產品本地化因“先天因素”等的限制,并不是乖乖的順從,同樣會產生一個抗爭的過程,比如產品價格、包裝風格、口感特色等都需要在抗爭中改變。最后無非兩種結果,一種是成功,另一種自然就是失敗。而就產品外部拓展的境況而言,大多十之八九都是失敗的。
“原鄉氣質”是省酒的品牌力所在
為什么產品的外拓成功率這么低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品牌差異的問題。我們且看一線名酒,如茅臺、五糧液等,為什么能在全國市場馳騁無余,靠的是什么?自然是強大的品牌力。
品牌就是一面旗幟。不妨思考一下,能消費茅臺的是什么人?半多是社會精英,是社會的高端消費群體,他們是匹配茅臺、五糧液常規消費群體;而對一般消費者,面對一瓶茅臺、五糧液的價格就是奢侈品,是不敢輕易消費的。所以對于省酒而言,品牌的差異基于產品的差異,倘若沒有產品的差異,品牌的差異也是無從談起,而品牌的差異要確定產品在細分市場上所面對的目標消費人群。省酒產品多半是本省銷售,“原鄉氣質”是省酒生存的依賴和保障。
對于省酒來說,“原鄉氣質”就是省酒的品牌力所在。所以省酒的品牌高端化,就是把省酒自帶的“原鄉氣質”進行高端化。品牌的高端化與產品的高端化內在具有從屬關系,產品高端化是品牌的高端化一種體現,而是品牌高端化更具豐富性。尤其是品牌文化的高端化是省酒走高端化路線必然的選擇。
由于現代人的需求更趨差異性和多標準化,從白酒消費趨勢來分析,消費者將會更加從自身的社交、身份、個性、情緒等角度來選擇相應的品牌。省酒的生存空間就是來自于“原鄉氣質”的培育,讓本省的消費者在“省內大同”的文化渲染下,認可省酒的文化價值,進而認可品牌價值,從而為品牌高端化的打造與提升提供助力。如山東省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齊魯大地千百年來深受儒家文化的滋養與熏染,但同時也誕生了英雄文化、海派文化等多文化流派。這幾大文化流派,各具特色、各有差異,因此很多在其中的區域白酒企業要想拓展全省,必然有一個“原鄉氣質”同化的過程。正如我們山東人最值得外人稱道的就是“正直、勇敢、實在、質樸”等,這就是山東全省的“原鄉氣質”,但這并不具備高端品牌的訴求,為此景芝酒業高屋建瓴,把山東人的“原鄉氣質”進行了高度錘煉,進而提出了“山東精氣神”,從而把品牌從低層次鍛造到了一個高層次,把山東人以往的“正直、勇敢、實在、質樸”等感官描述,都可以用一個“山東精氣神”來概括,這就是品牌高端化的過程,更是省酒品牌高端化的典型。
品牌高端化是省酒拓展市場的必然選擇,也是省酒破局外拓成功率不高的最直接手段。只有品牌力的拉動才能促進產品的銷售,才能保障產品在外部市場的生存與盈利,更是企業走向全省化、全國化的一個重要發展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