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致敬傳承.醬香酒匠”——“中國醬香·名匠講壇傳承工匠精神大講堂”在仁懷開幕。會上,季克良被授予首席“中國酒都 醬香酒匠”,呂云懷、曹大明、彭茵、徐強、丁勇、曾佐益等6位大師被授予“中國酒都 醬香酒匠”。
在仁懷市政府主導的這場致敬匠心、酒匠活動的背后,儼然是仁懷醬香酒在新時代抱團出征的典型案例。更值得關注的是,當“抱團”躍升為當前白酒行業的熱門詞匯后,這一企業與企業間、企業與政府間的聯動行為,正在將行業帶入一輪綜合實力大比拼的新階段。
從去年至今,各香型龍頭相繼發聲發力,引領著品類陣營的突圍和反擊。醬香白酒的持續升溫、清香復興浪潮的掀起,以及“濃香正宗”風波下的濃香品牌守衛戰背后,其實是“產區+香型+大型活動”這一套表述體系的升級大戰。
某種程度上來說,白酒行業競爭已經進入到了2.0時代。
(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聯系本站)
仁懷的“醬心”和野心
醬香白酒因為對釀造環境的嚴苛要求,造就了赤水河流域這一全國聞名的核心醬酒產區,過去十幾年來,區域內酒企都以“赤水河”為主標簽,述說醬香白酒的風味和典型特點。
但之前大部分時間,產區內各企業大多唱獨角戲,在共享資源優勢和產區榮譽的基礎上,品牌建設和推廣良莠不齊,并大多淹沒在強勢品牌的光芒下。進而催生出了擦邊球、傍名牌、山寨風等影響產區及香型發展的短利行為。
去年以來,經歷沉浮的醬香型白酒終于在茅臺的爆發,及茅臺系列酒、習酒、郎酒的不斷增量和品牌運作中欣然回暖,在此熱潮的帶動下,一批二三線醬酒企業紛紛沖擊市場,圈地造勢……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仁懷酒旅文化年”啟幕,在隨后歷時近半年的時間里,遵義、仁懷等各級政府展開了一系列圍繞“產區+產品+品牌”推薦活動(全國美術及攝影大賽,“中國酒都·神秘茅臺”,首屆遵義十大白酒評選等等),把“酒”列為旅游產業發展的重點項目,當年11月18日,仁懷市召開酒旅融合發展總結大會,標志著“酒旅融合發展”進入全新時代。這次“馬拉松式”的活動,成為政府主導下,醬香白酒產區和區域內品牌聯動的典型案例,其香型推廣和消費者培育的窗口作用,為醬香型白酒在市場上的持續升溫提供了動力支撐。
2017年,貴州省明確提出以茅臺國酒旅游資源為核心吸引物,積極推動世界名酒文化旅游帶建設,如今茅臺也通過自身在行業內外的巨大影響力,實現了品牌反哺產區的新局面。行業復蘇期茅臺、習酒、國臺、郎酒間的多次積極互動,也讓醬香品類的凝聚力和品類信心得到強化,繼續在行業回暖期搶占市場份額。
而近期在仁懷舉行的“中國醬香•名匠講壇傳承工匠精神大講堂”,更是全方位吸引了仁懷市醬香傳承人,一起在接受老一輩“酒匠”工匠精神熏陶的同時,完成對共同發展、維護醬香產區意識的進一步加強。
汾陽,正在為清香崛起打造新舞臺
前不久,第二屆山西世界酒文化博覽會的時間表已經正式發布,汾陽利用產區優勢,在清香型白酒的主框架下,依托汾酒的品牌影響力開始尋求更為重要的行業發言權。在去年首屆為期三天的博覽會上,作為中國清香型白酒核心產區的汾陽,給自己做了一次360度的全方位展示。“世界”與“國際化”的宏觀主題下,汾陽渴望對產區有著更加深層次的表達,背后自然有實現清香崛起的訴求。
去年酒博會,開幕式汾酒唱主角,用“汾酒封藏大典”宣告了自己的主場優勢。而隨后的“十七家中國名酒共話白酒未來”則把博覽會推向第一個高潮,李保芳、李秋喜、劉淼、秦本平作為老四大名酒領袖罕見同臺,和其他名酒一起發起了“中國名酒·杏花村宣言”,這步棋中,汾酒借東道主地位,亮出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期間,中國清香白酒復興戰略領袖峰會的舉辦,則道出了清香型白酒抱團取暖的積極姿態,汾酒、牛欄山、紅星、汾陽王、衡水老白干、寶豐、褚酒等代表企業悉數登場,“清香之聲”從汾陽傳遞開來。
隨著今年世界酒文化博覽會的如期而至,“產區+酒企”抱團蓄能的概念依舊將是重要議題,汾老大從內到外的企業調整漸入佳境,清香龍頭的推動力能量充足,借助世界酒博會這一高規格、高曝光度、高參與度的平臺打造,清香型白酒繼續保持上升勢頭。
捍衛行業霸主之位,濃香川酒決不讓步
醬酒抱團熱度不減,清香喊出復興口號,面對另外兩大香型的起勢,占據行業絕對優勢份額的濃香型白酒自然頂壓前行,特別在川酒產區,這場香型捍衛戰正演變為品牌間的強強博弈。
按照我們闡述的“產區+香型+活動策劃”的組合模式,去年五糧液悄然步入新的節奏中,其中的標志性事件則是沿用了20年的“五糧液1218廠商大會”全面升級,從企業與經銷商間的“內部會議”,躍升為全行業層面的綜合性盛會,以“中國國際名酒文化節”為舞臺的五糧液年終大會,已經把一個企業的發展上升到全行業層面。
如果說瀘州酒博會影響力的持續擴大,為瀘州贏得了更多的行業發言權,也讓占據天時地利的老窖獲取更多的品牌聲望,那么五糧液主導下的“2017中國低度白酒發展高峰論壇”和“2017中國濃香型白酒文化高峰論壇”的舉辦,也成為濃香白酒代言人之爭的重要一環,它與川酒產區另一濃香巨頭瀘州老窖去年以來的高調品牌輸出交相輝映,使得濃香型白酒的行業聲音強度不減。
另外,以邛崍原酒產區復蘇為背景下的四川原酒抱團發展,也讓川酒的產區優勢得到進一步釋放,邛崍、瀘州、宜賓的聯動無形中加強了濃香型白酒地位的鞏固,同時也為川酒出川埋下了伏筆。
新時代下,酒業蛋糕不僅要做大、還要切好
在當前行業發展進程中,產區即舞臺,香型即主題,活動、展會策劃即節目,這三者間的搭配組合正在成為酒企和產區政府間的重要議題。
特別隨著產區概念的強化,相關龍頭企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也在發生改變,新時期下更多將考驗代言人們的“領導能力”和聚合力,茅臺、汾酒、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們也擔負起各自所代表香型的攻守之道。
“白酒是消費者熟悉的陌生人”,過去白酒行業在香型品類的市場推廣和消費者培育中,存在簡單粗暴的“鼓吹自己貶低別人”的習慣,也造成了白酒在消費者層面上的理解混亂,并不利于行業整體發展。
如今,各產區間以香型為“武器”的博弈新時期下,如何借助大平臺、大場面和大策劃來帶動香型的宣傳,提高消費者認知的重要手段。
不管是以酒文化、香型品鑒或是產區旅游為切入點,當下以核心產區為重要窗口的各類大型白酒主題活動,背后都流露出各龍頭企業以及區域品牌們的參與熱度和抱團熱情。在此基礎上,醬香、清香、濃香在面向消費者時,需要有更加豐富的表達方式,仁懷、汾陽、瀘州、宜賓、邛崍等產區勢必將繼續策動參與感和互動性更強的活動來強化影響力,各自調動各方資源展示香型品類的優勢特色,讓消費者做出抉擇。
于是,香型品類市場份額的此消彼長下,是行業蛋糕的越做越大,但不可忽視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掉隊的成員亦有可能消失于無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