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產業在經歷了“反灰色消費”、“經濟下滑”、“人口利減”等多重打擊后,終于迎來了一輪新的利好話題,那就是徽酒企業的輪番上市,為死氣沉沉的白酒行業注入了些許生機,也為眾多酒水從業人員提振了信心,使大家對白酒行業又充滿了希望。對此,北京今天勝德品牌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勝軍進行了分析。
表面來看,徽酒的集中上市,給外界帶來了更多的想象空間,給關注者帶來了更多的希望,酒企通過上市,獲得更多的現金流,為企業爭取了更多的發展空間,更有能力幫助企業通過變革創新走出一番新天地。這對上市企業來說是一大幸事。
但是,從當下經濟發展的熱點形勢以及未來白酒產業的發展趨勢來看,白酒企業的上市,并不像大家所期盼的那樣為企業獲取生存發展空間,而是籌劃了一件對投資界來說再正常不過,而對酒企來說卻是噩夢的繼續。
酒企上市不是觀眾所理解的“簡單助力發展”,而是有更多深層次的經營轉變。酒水企業通過上市,其所有制性質就發生了改變,其真實的經營意圖也發生了根層的調整。
白酒的釀造技術雖然是元清時期隨著蒙滿兩族入主中原,而在中原地區發展起來的,但是,在我國長期以來是以“養兒子”的方式進行傳承式持續經營運作的,繁盛時期創造財富,低落時期相濡共進。
從深層面來看,徽酒的輪番上市卻釋放出了一個很危險的信號:酒企不再被當兒子來養了,而是變成了豬。是豬就意味著隨時都會被賣掉,就意味著經營層是以短期的收益獲取做為經營的底線目標。
在行業高速成長期,白酒企業通過品牌升級、產品線延伸和規模化擴展取得了規模和利潤的雙豐收。但是,在當前的大環境下,白酒企業如果沒有優勢的商業價值定位和價值型創新服務模式,則很難再次獲取較好的成長收益,甚至很難在現有規模水平下持續營運!白酒企業在混合所有制改造后,雖然短期獲得了外界資金注入,但是,由此也就失去了歷經百年所傳承下來的企業文化和原則底線,讓企業變成了不擇手段獲取收益的工具。
在當前的環境下,實體企業都很困難,白酒企業無論是通過自身經營還是通過外延性投資發展都很難獲取較好的收益。與此同時,社會機構資金、閑散資金以及大量灰色資金無處可去,紛紛進入股市平臺開始了掠食性的零和游戲。白酒企業此番上市,從經營發展前景來看,該批酒企自身的經營性商業價值尚不明顯,成長性并不看好,進入股市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賣肉”,通過進入浮躁的股市市場以及資金的暗箱操作實現企業股票產品的超常性溢價,然后賣掉,從中獲取溢價收益。
一句話,近期白酒界所盛傳的徽酒集體上市,從深層次來說是為了“置換低成長性資產,斬獲股市大量的閑散性盈余”,而不是為了激活企業,再造輝煌。徽酒的輪番上市其實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說明原有的企業主對經營白酒企業沒有了信心,開始殺豬賣肉了。
在當前環境下,缺失顯性商業價值的白酒企業“這口豬”繼續養下去風險很大,甚至需要企業透支過去積累的盈余去維持生存發展,并且傳統的國有企業性質需要承擔較多的社會責任。因此,改變所有制性質,進入股票市場,讓閑散股民來認養企業,承擔企業的下行風險。而企業關鍵層則快速抽身,收割溢價,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
從一定程度上來看,由于酒水行業的成長性不被投資方看好,因此也鮮有其它投資公司再度接盤。而浮躁的股市散戶天生具有盲從心理,而缺乏基礎的辨別能力,這為酒企創造了最好的機會。因此,在當前的環境下白酒企業上市,不是資本的進入,而是資本的收割式退出!這釋放出了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內部信心的缺失,股市收割置換的結果只能是給酒水企業帶來噩夢的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