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我獲得新發展
與秦皇島產區不同的是,通化產區對于發展起步相對較晚的中國葡萄酒如何與世界葡萄酒強國競爭,提出了關鍵的意見。在與世界強列的競爭中,應該著重于發掘自身的風土特色,展現品質特色和風格魅力,賦予產區獨一無二的個性價值,從而贏得市場的認可與地位。這便是中國葡萄酒當前所面臨的轉型創新問題,“中國風土”的產業發展方向應該更加清晰明確。
當前國內葡萄酒消費日趨成熟,真正具有風格特色和性價比優勢的葡萄酒產品,逐漸成為市場的主角。這種改變對于國產葡萄酒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是升華突破的機遇所在。
通化葡萄酒產區和鴨綠河谷具有鮮明的“風土特色”,一方面是這里自然條件優越,出產極具代表性的冰葡萄酒;一方面這里有著深沉厚重的歷史底蘊,為葡萄酒注入了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獨特的人文價值。這些因素決定了通化葡萄酒產區和鴨綠河谷的巨大潛力。
近年來通化市委市政府重點發展葡萄酒產業,從葡萄的種植到葡萄酒加工,從品種的選育到產區確定,從酒莊建設到文化推廣,都進行了全面的升級,目前通化擁有葡萄酒企業63戶,發展釀酒葡萄5.6萬畝,年產量5.8萬噸。資料顯示,通化產區地處長白山麓,通化葡萄酒以長白山野生山葡萄為主要原料,采用獨特的傳統工藝和先進的科學技術釀制而成,具有酒質醇厚幽雅、感觀清澈透明、口味清香怡人等突出特點,尤其以“北冰紅”品種釀制的冰酒,品質表現極佳,通化產區因此有望成為世界上冰酒優勢產區。
亮點不斷贏取關注
如果說新疆是個“新”產區,相信很多人會吃驚,畢竟吐魯番的葡萄可是享譽千年。但事實上用在釀酒葡萄種植上來說,新疆地地道道的晚于上述兩個產區概念形成的時間。隨著國家開發西部而興起的新疆、河套等產區在成型時吸收了大量國內外產區與種植經驗。這里面積平坦廣闊,更加適合于大規模種植與生產。雖然是個沒有“童年”的產區,卻成為與其他產區起名的優秀產區。這一方面得益于在產區形成前,企業有意識的推廣產區概念,例如日照時間充裕等,同時在自主研究葡萄酒釀造的同時,大量有著釀造經驗的國內外專家對此的關注,也令這個“新”產區有著不同的推廣效果。
與此同時,新疆、河套等天山北麓產區對于國際賽事的熱衷,也令產區文化與概念做到了前列。通過國際賽事的“鍍金”,成就本土品牌與產區亮點,是當地企業不約而同的做法,這樣的做法也令國內其他產區企業效仿學習。同時輔以做精品產品,酒莊概念,令產區牌的概念越發深入人心。
新疆當地近年來適時開展了一系列的產區推廣活動,2015年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舉辦了新疆葡萄酒產業發展高峰論壇;2016年同樣在庫爾勒市,舉辦了新疆首屆絲綢之路葡萄酒節,酒節邀請新疆各級領導、葡萄酒行業專家、葡萄酒企業代表以及新聞媒體參加,共同商討新疆葡萄酒產業以及產區品牌發展。
當地目前已經成立了自治區葡萄與葡萄酒局、葡萄酒專業委員會、自治區葡萄酒產業技術研發中心、自治區葡萄酒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葡萄酒產業協會等組織機構,確保發展有組織,做事有人手。同時積極研究制定對產業種植、生產加工和流通環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提高產業各環節的工作動力和投資熱情。尤其在流通環節給以資金支持,以消費拉動產業鏈發展,提高葡萄酒產業附加值。
為提升新疆葡萄酒品牌知名度,新疆自治區政府支持企業通過報紙、電視臺等媒體進行品牌宣傳,在新疆電視臺進行宣傳的,按當年宣傳費用的10%給予補助;在中央電視臺進行宣傳的,按當年宣傳費用的20%給予補助。并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國際各類大型展會、交易會、博覽會等進行品牌宣傳的,給予組織單位和企業參展費用的補助,參加新疆舉辦的糖酒商品交易博覽會的企業也可給予展位補助,以更多吸引區外企業來疆參展。
為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水平,新疆正在制定并將出臺《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葡萄酒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種植基地面積將達到100萬畝以上;各類葡萄酒生產企業和酒莊從現在的126家增長到500家以上;葡萄酒產值十三五末突破200億元大關。
中國葡萄酒的產區概念正在如火如荼中迎來升級,總體來說,越來越多的產區政府把葡萄酒產業的建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加大對葡萄酒產業發展的傾斜力度。這一點不僅與中國十三五發展整體規劃有著關聯,更多是市場需求的導向,在未來,與國際化接軌的越發頻繁的同時,中國葡萄酒的產區將會通過學習與借鑒多元的形式出現。產區規劃也從原來的求大、求全,向“小而美”的專業化、個性化演化。未來,相信會有更多特色鮮明的精品產區與產品呈現在全球消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