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正好我準備出發去南半球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走訪葡萄酒產區,參加葡萄酒主題研討會。記得上一次走訪是2012年,當時走了南澳和西澳,還有在維州的雅拉谷,只是因為時間短,對實力強大的維州沒有深入了解,這次算是可以補課了。今天正好看到澳大利亞的2015年份報告也出來了,趕緊分享出來。
讓我們從好消息說起,2015年澳大利亞許多重要產區的產品品質非常好,甚至可說是出色。壞消息則是產量較低。
今年依然延續了持續十年之久的早收趨勢,尤其是克萊爾谷,今年是它最早進行采收工作的年份之一。Barry Wines的釀酒師Peter Barry認為不能把克萊爾谷的情況簡單總結為未預測到,“我們采收赤霞珠的同時絕不可能采收西拉和雷司令。西拉和雷司令的采收時間上確實還有一些重疊,但赤霞珠和它們絕對是沒有的。今年是我們采收紅葡萄最早的年份,很不尋常。”
恰巧Barry數月之前曾購買了一臺篩選和破碎機,能夠配合紅白葡萄品種同時收獲,“謝天謝地不然我們真是無處堆放,雖然產量還是下跌了。” 一些種植紅葡萄品種的葡萄園產量下跌了60%,然而,“雷司令要比去年更好。紅葡萄品種的品質非常不錯。雖然乳酸發酵還沒有完成,但是我們已經確認這批葡萄將用于釀造高端酒比如Armagh”。
澳大利亞葡萄研究所種植學家Mardi Longbottom博士,與全區的種植者和生產者打交道,認為同時采收白葡萄和紅葡萄品種確實是極其少見的情形。
所以到底發生了什么呢?”溫暖的春天會縮短成熟期造成早收。”Longbottomg解釋說,“氣候在變化,我們應對這種情形已經十多年了”。但由于澳大利亞地域廣闊,地區、產區、葡萄園之間的情形有很大不同,最終表現還是會有不少差異。
瑪格麗特河今年創造了一個極好年份,雖然春季的風暴減少了產量,尤其是霞多麗。Vasse Felix的釀酒師Virginia Willcock因此喜憂參半,“瑪格麗特河霞多麗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尤其是品質這么好,卻沒有足夠的量供應。赤霞珠也是。”
維多利亞的莫寧頓半島是優秀的黑皮諾和霞多麗的產區。 Kooyong 和Port Phillip 的釀酒師Sandro Mosele講,“按照官方說法,這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年份。但個人角度去看,它也許是我所親自經歷過的,產出酒體最平衡、優雅、精致的年份。”
雅拉谷同樣表現出色,Barossa酒體強勁。
雖然官方完整數據還未出爐,澳大利亞釀酒師聯盟CEO Paul Evans總結,“泛泛的講,今年有一個匆忙的收獲季。天氣對大多數葡萄園來說是友好的。品質優秀。我聽說在有些地方被描述為‘教科書’一樣完美”。盡管在部分地區出現了暴雨、大風以及野火等情形,因在生長季后期,并未有大影響,Evan說,“整體的共識是我們躲過了一劫。”
但是在獵人谷,暴雨是這個2015需要面對的嚴峻挑戰,。夏季暴雨影響到了收成,尤其是在 Pokolbin地區,一些葡萄園受到了冰雹襲擊。
一月,南澳阿黛萊德山區燒起了一場為期一周的肆虐的森林大火。毀掉了Sampson附近的幾個葡萄園。非常不幸,一些非常棒的葡萄園的果實已經檢測確認受到了煙霧污染。萬幸的是大部分葡萄園并未被波及,依然有個好收成,品質受到好評。(年份報告原文出處:Wine-search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