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透露,2018年要成立一個葡萄酒戰略指導委員會,一定要把中國本土文化、地域文化和企業文化和葡萄酒融到一起做宣傳,“有再大的困難都要做,有了開頭才有結果,所以一定要去做。中國葡萄酒市場是特殊的,在談口味和風格之前,先要引導更多的中國人去喝葡萄酒。這要求我們的銷售者和推廣者要尊重和考慮到中國消費者的飲食文化習慣,區分不同成長階段的消費群體,甚至區分場景需求來服務消費者;培訓者也要以‘宣傳’而不是‘教育’的方式來對消費者普及葡萄酒知識。”
王琦告訴記者,葡萄酒領軍企業要發揮最大的作用,領軍企業在行業中要起帶頭作用。各個企業、各個區域存在的問題都不一樣,所以一定要共同研究、共同處理,把大的方向、掌握好產業大局,F在發展比較好的酒莊是我們下一步要突圍的一個方向,我們要跟政府溝通,扶優扶強,打好中國酒莊牌。
我國葡萄酒市場較低的消費基數與巨大的市場需求潛力,決定了我國葡萄酒行業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國產葡萄酒想要在市場擴大中做到同步增長,關鍵是要轉變理念,在不斷提升產品質量的同時,充分認識到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的重要性。只有加強品牌建設,改變原有推廣模式,尊重消費者,才能擁有廣闊的市場。
專業人士認為,國內葡萄酒企業要練好內功,通過科學高效的管理把好質量關,提升企業效率。此外,國內葡萄酒企業可以借鑒法國的成功經驗,建立規范的分級制度、完善的評酒定價體系,讓市場更透明,讓質量更容易識別,這樣能抓住消費者的心。
▐ 如何講好“故事”尤為重要
葡萄酒業的規;痛蟀l展是近百年來的事情,現在葡萄酒業已遍布全球五大洲,葡萄酒的生產大國也不再局限于西歐國家,在美洲、大洋洲、非洲和亞洲也崛起了一些葡萄酒生產大國。如今,我國已經擁有東北、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黃河故道、新疆、甘肅、陜西、寧蒙、西南高山、廣西等13個葡萄酒產區,幾乎覆蓋了國內全部適合種植釀酒葡萄的區域,中國的葡萄酒地圖正日漸清晰,相關的投資和產業鏈建設也正在向這些區域聚集。
蓬萊葡萄與葡萄酒局局長姜福明告訴記者,因為葡萄酒融合了一二三產業,是融合度比較高的產品,需要國家支持和企業自身的努力,在質量提升方面要做更多的努力。
由于我國葡萄酒產業起步早、發展晚,面對危機與挑戰,中國葡萄酒產業各方必須積極應對,及時調整戰略,制定應對策略,保證產業的健康發展。
科學規劃葡萄酒產業布局是葡萄酒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保證。各產區要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合理”原則,制定好當地的葡萄酒產業規劃,特別是要充分發揮各地特色資源地理優勢,做好釀酒葡萄原料基地的布局規劃,按照“適地、適種”原則,結合品種、氣候、土壤條件和釀造技術這決定葡萄酒質量的四大要素,科學規劃釀酒葡萄基地建設和釀酒葡萄品種栽培,合理布局基地發展規模和葡萄品種,避免盲目性,真正做深做扎實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之“根”。
探索并逐步建立我們自己的葡萄酒文化,并在產品銷售中針對不同定位的產品、不同的消費者,有差異地結合品牌、品質、文化和歷史,專業地進行產品推廣,讓消費者真正體會到我們自己的葡萄酒文化和產品的內涵。
中國葡萄酒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李德美告訴記者:“如果把進口酒和國產酒絕對對立起來,我不贊同。中國葡萄酒、法國葡萄酒、澳大利亞葡萄酒是不同的產區,我們要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我們一直引導著葡萄酒消費者求差異化、個性化的消費,正是因為這一點,中國葡萄酒才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