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8家白酒上市公司創造了700億元凈利潤。長期且持續的豐厚利潤,讓這些公司沉淀了大量資金,截至2019年一季報,其總量超過2000億元。這么多錢,怎么分?怎么花?怎么讓它們生出更多的錢?
沉淀資金超2000億
除了銀行,應該沒有別的行業,比白酒更吸金。
挺過“調整期”后,白酒行業迎來三連漲。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銷售收入5363.83億元,同比增長12.88%,實現利潤總額1250.5億元,同比增長29.98%;行業利潤率為23.32%。
2018年,18家白酒上市公司(*ST皇臺基本退出白酒界,維維股份回歸主業與白酒行業漸行漸遠),營業收入合計約2085億元,共創造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00億元。
這18家公司,營業收入全部超過10億元,其中100億元以上5家(嚴格意義上來說是4家,順鑫農業旗下白酒業務營收為92.78億元);凈利潤全部在1億元以上,其中8家在10億元以上,2家超過100億元。
其中,業績領頭羊無疑是貴州茅臺(600519.SH)。2018年營業收入736.39億元,同比增長26.49%,歸屬凈利潤352.04億元,同比增長30.00%;其凈利潤占據18家白酒上市公司的一半。
因為產能限制等原因,諸多聲音認為茅臺增長瓶頸將至。不過,近年貴州茅臺旗下系列酒增速驚人,這一“降維打擊”戰略,也許能開辟另一條增長通道。
最難能可貴的是金種子酒(600199.SH)。前幾年,因為競爭加劇、產品老化、市場投放低效、盲目多元化等原因,公司業績暴跌,成為白酒板塊為數不多的虧損企業;不過,2018年公司實現歸屬凈利潤1.02億元,同比增長1144.09%,初步走出業績泥潭。
業績普遍大漲,進一步充實了白酒企業們本就飽滿的錢袋子。
斑馬消費梳理后發現,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18家白酒上市公司的貨幣資金余額達到2063億元,這還不包括超過200億元的未到期理財。
這18家公司的貨幣資金余額均在1億元以上;其中,超過10億元的有13家;這超過2000億元的沉淀資金,貴州茅臺1116.84億元占了超過一半,五糧液(000858.SZ)567.92億元占了接近三成,兩大巨頭占據行業沉淀資金的八成以上。
合計分紅364億元
巴菲特的信徒們認為,上市公司應該盡可能不派發現金分紅,分紅需要交稅,還會拉低股價,對于投資者來說并沒有太多好處;上市公司應該盡可能把現金留在手里,通過投資實現增值,讓投資者的收益通過股價的持續上漲來實現。
但是,在A股,特別是好賺錢、手上錢多、很難通過燒錢擴張業務、行業整體投資能力欠缺的白酒行業,這一信條被徹底拋棄。
2018年度,18家白酒上市公司全部派發現金分紅,合計擬派發364億元。
分紅最多的當屬貴州茅臺。連年高額分紅讓貴州茅臺長期躋身A股分紅榜,2016年-2018年,公司分紅金額分別為67.87億元、109.99億元、145.39億元。
分紅比例最高的是水井坊(600779.SH)。2016年-2018年,該公司分紅金額分別為2.25億元、3.03億元、5.58億元,占當年歸屬凈利潤的比例分別為99.97%、90.29%、96.28。
現在回過頭來看,水井坊此前執行高比例的分紅,或與大股東需要資金開展要約收購加強對水井坊的控制有關。截至目前,世界酒王帝亞吉歐(DEO)通過水井坊集團和GRAND METROPOLITAN INT合計持有水井坊63.14%的股份。
這18家上市公司中,順鑫農業、舍得酒業、金種子酒分紅比例較低,占歸屬凈利潤的10%左右。
民資天洋控股入主舍得酒業(600702.SH)后,弱化沱牌品牌、力推高端化轉型,2018年定增方案流產后今年再推25億定增預案,沒道理還繼續高額分紅;金種子酒業績剛剛好轉,確實有廣積糧的必要。
作為一家百億級的白酒企業,牛欄山多年來一直被順鑫農業(000860.SZ)旗下的其他資產拖累。2018年,公司旗下房地產公司虧損2.56億元,營收規模超20億元的豬肉業務更是幾乎不賺錢,導致公司歸屬凈利潤僅7.44億元,2018年度分紅金額不到1億元。
洋河去年理財200億
即便每年都推出豐厚的分紅計劃,白酒企業們手里還是留存了大量的現金。
其中相當一部分企業,處理方式非常簡單直接——存在銀行吃利息。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五糧液。
2018年底,五糧液貨幣資金余額489.60億元。當年,公司獲得的利息收入為8.54億元。2015年-2017年,公司利息收入分別為5.64億元、5.60億元和8.94億元。
更多的白酒上市公司,為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也為了更高的資金回報,大規模委托理財。
2018年,18家白酒上市公司中,有9家通過委托理財的形式打理資金,理財發生額合計378.65億元,理財收益合計12.32億元。它們最常見的理財通道是銀行,其次是信托和券商,還有少量的基金等。
白酒上市公司中最鐘愛理財的是洋河股份(002304.SZ)。作為白酒三巨頭之一,洋河股份2018年凈利潤超過80億元,但年底貨幣資金余額僅36.15億元,錢都去哪里了?理財呢。
2018年,洋河股份理財發生額199.57億元,其中銀行100億元、信托85.67億元、券商9億元、其他渠道4.5億元,理財收益8.24億元。
但是,也有理財失手的。2018年,迎駕貢酒(603198.SH)委托理財發生額18.1億元,最終理財產品獲得的投資收益為27.09萬元。
斑馬消費發現,18家白酒上市公司中,資金規模中等偏上的喜歡理財,資金規模中等偏下的喜歡存款,跟大家日常投資理財的心態類似。當然了,五糧液因其控股股東旗下有財務公司,當屬特例。
順鑫農業和金種子酒,此前連續多年委托理財,2018年改為銀行存款,應該是與業績和貨幣資金的變化有關。
白酒企業的金融野心
坐擁千億貨幣資金的貴州茅臺,既不在理財之列,又沒有相應的利息收入——因為公司旗下有專業的財務公司。
2013年3月,貴州茅臺出資4.08億元,發起成立貴州茅臺集團財務有限公司(下稱“茅臺財務公司”),貴州茅臺、茅臺集團、茅臺集團技術開發公司、習酒公司分別持股51%、35%、9%、5%。
企查查顯示,茅臺財務公司法人代表為貴州茅臺前掌舵人袁仁國。貴州茅臺副總經理、財務總監何英姿為茅臺財務公司董事之一。
公司在年報中表示,絕大部分資金未直接存放于商業銀行,而是歸集于公司控股子公司茅臺財務公司集中管理,使得資金運轉更加良好,且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實現收益最大化。
茅臺財務公司不僅給自己理財,還吸收外部資金。2018年貴州茅臺的關聯方在茅臺財務公司的存款余額為114.73億元,利息1.36億元。
茅臺財務公司的理財業務成為上市公司的一部分,所以貴州茅臺超千億資金獲得的收益,不體現在投資收益或利息收入中,而直接是公司凈利潤的一部分。
這種性質的財務公司來越來“銀行化”。實際上,茅臺真正的金融業野心,遠不止于此。
發起設立茅臺財務公司后,茅臺集團準備成立金控集團,旗下4家主要金融企業為茅臺融資租賃、茅臺財務公司、茅臺建信投資基金、華貴人壽,旗下金融資產包括貴州世華數碼創投基金、貴州仁懷茅臺農商行等。
多家白酒巨頭有布局金融業的打算:除了五糧液集團的財務公司,五糧液旗下還有五糧液投資咨詢,上市公司持股95%;洋河股份與子公司蘇酒集團合資成立洋河資管,金融資產包括泗陽農商行、紫金財險、蘇寧消費金融、中銀國際證券等;古井集團旗下的匯信金融是安徽亳州首家金控平臺,旗下業務包括融資租賃、典當、小貸、融資擔保等……
它們布局金融業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首要條件是有錢,這是基礎,也可以作為閑置資金的出口;其次是有共性,賺過白酒的錢,估計也只看得上金融業了;國資背景。
瀘州老窖(000568.SZ)在其實際控制人的支持下,牢牢把握這三大便利,把白酒與金融結合得更為緊密。當同行們仍在金融業門口摸索的時候,瀘州老窖已經嘗到了金融資產增值的甜頭。
瀘州老窖是華西證券(002926.SZ)的第三大股東,其控股股東老窖集團是華西證券的第一大股東;瀘州老窖是瀘州銀行(01983.HK)的第一大股東。2018年,華西證券和瀘州銀行雙雙IPO成功,最大贏家乃是瀘州老窖。另外,瀘州老窖還持有價值2億元的國泰君安(601211.SH)和北化股份股票。
行業并購加速?
華潤雪花橫空出世之前,中國幾乎每個縣城都有自己的啤酒企業。華潤啤酒和百威啤酒等巨頭一番攻城略地之后,中國絕大部分啤酒品牌被消滅。
同理,市場需要那么多白酒品牌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以最夸張的河南省為例。河南80多個縣,幾乎每個縣都有自己的酒廠,這種過于分散的行業狀態導致龍頭缺乏。去年的數據顯示,河南近百家白酒企業,銷售額15億元以上的一家都沒有。這是河南白酒大而不強的根本原因。
所以,相對于整體推進緩慢的白酒企業金融布局,行業并購持續升溫。
白酒行業的集中度一直較高且近年顯著提升,行業三強占據營業收入的20%,以及產品和消費的特殊性,導致白酒行業的整合更可能是“大魚吃中魚,小魚自己餓死”。
去年下半年,一波白酒并購潮席卷市場,川酒集團控股宜賓敘府酒業,今世緣(603369.SH)收購山東景芝酒業34%-49%股份,瀘州老窖繼續收購川酒投12%股權。
敘府酒業是宜賓第二大酒企,僅次于五糧液,年營業收入10億元左右;川酒投是瀘州老窖控股股東老窖集團旗下資產,算是陸續注入上市公司。
相比之下,今世緣的行業并購更值得關注:景芝酒業是中國白酒50強,山東區域白酒領頭羊,媒體報道稱其營業收入近20億元;作為立足江蘇的區域性白酒企業,今世緣可以通過收購景芝酒業布局山東市場。
之前的經典案例更多:貴州茅臺系列酒主要來自并購習酒的生產線;洋河股份邁入白酒三強,就是江蘇省內白酒資源整合的結果;古井貢酒(000596.SZ)通過黃鶴樓酒業布局湖北市場成果初現;老白干酒(600559.SH)收購豐聯酒業,拿下板城、文王貢、孔府家、武陵四個品牌……
巨額資金加持、行業被普遍看好,白酒的并購整合只會越來越頻繁。
五糧液也準備大手筆并購,瞄準的還是川酒“六朵金花”,估計一放出來就是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