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白酒企業曬家底的時候。日前,19家上市白酒企業發布2020年年報和2021年一季度報。作為具有社交屬性、文化屬性,又關乎民生的大消費、大流通產業,中國白酒產業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代表著一種新的風向。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上,上述兩份財報受到的關注高于以往。
去年行業基本面向好
對白酒行業而言,2020年春天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兒。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加之白酒行業進入調整期,整個行業都受到影響。但多家白酒企業業績依然實現了正向增長,充分體現了白酒行業強大的抗壓性、生命力和恢復力。
19家上市白酒企業中,17家營收10億元以上。除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瀘州老窖、順鑫農業、山西汾酒、古井貢酒7家酒企營收百億元以上外,今世緣、口子窖、迎駕貢酒、老白干酒、水井坊等營收均在30億元以上。盡管一些酒企營收規模較大,但與2019年相比營收仍有所下降。洋河股份營收211億元,同比下降8.76%;口子窖營收40.11億元,同比下降14.15%。此外,青青稞酒去年營收7.6億元,同比下降39%,系營收下降幅度最大的酒企;其次為伊力特,去年營收18億元,同比下降21.7%。水井坊、迎駕貢酒、老白干酒、順鑫農業、古井貢酒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凈利潤方面,貴州茅臺以466.97億元的凈利潤位居第一名。五糧液、洋河股份盈利199.55億元、74.77億元,分別位居第二名和第三名。其中,茅臺酒銷售毛利率達93.99%,水井坊的毛利率為84.19%。19家酒企中青青稞酒虧損1.15億元,系唯一虧損企業,其余18家企業均實現盈利。
縱觀2020年年報,貴州茅臺超級“王者”的地位一目了然。自2013年營收突破300億元超越五糧液以來,貴州茅臺已經連續8年蟬聯“榜一”。另一個亮點屬于營收和利潤均快速增長的酒鬼酒。根據報告,2020年酒鬼酒實現營收18.26億元,凈利潤4.92億元;今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9.08億元(同增190.36%),凈利潤2.68億元(同增178.85%)。從排位來看,酒鬼酒在2018年營收排名中位列第18位。而2019年上升至16位,2020年又上升到了第14位。
“對比2019年,在2020年實現發展超越的企業有茅臺、五糧液、汾酒、瀘州老窖、古井、今世緣、水井坊、舍得、酒鬼酒、伊力特、青青稞酒、金種子與皇臺共13家企業。”業內人士表示,盡管有疫情影響,但行業整體依然走在穩步增長的賽道上,行業基本面向好,整體超越了2019年,經歷疫情短暫調整后重回發展快車道。
酒類營銷專家蔡學飛表示,去年疫情使大部分白酒銷量受到影響,部分酒企之所以出現營收、凈利潤雙增長現象,主要原因是這類白酒品牌具有較強的金融屬性。“白酒一旦有了金融屬性,就擺脫了單一依靠消費支撐的局面。無論屯在經銷商手中,還是在消費者家里,都具備增值功能。”蔡學飛說。
一季度呈爆發式增長
比年報更讓業內燃起希望的是今年一季度白酒企業的表現。去年,10家企業營收實現正增長,11家企業實現凈利潤增長。而在2021年一季度報中,營收方面,除老白干酒外,其他企業均實現正增長;凈利潤方面,14家企業實現正增長。在業內看來,2020年被疫情壓抑全年的白酒消費需求,在2021年春節前后得到釋放,拉動了白酒產品銷量的增長。
從一季度的營收來看,超過百億的有茅臺、五糧液和洋河,其中洋河以13.51%的增長再次回到一季報的百億陣營,實現營收105.2億元,而洋河首次在一季報里營收突破百億是在2019年,當年的營收為108.9億元,增幅為14.18%。在一季度實現20億元以上營收的還有汾酒、瀘州老窖、古井貢酒和今世緣,營收分別為73.32億元、50.04億元、41.3億元、23.96億元,增幅分別為77.03%、40.85%、25.86%、35.35%。從4家20億元以上營收的酒企來看,分別是3家名酒和1家區域強勢品牌,其中汾酒的增速高達77.03%。剩下的10家上市酒企中,雖然營收均在15億元以下,但除老白干酒有0.26%的略微下滑外,其余的9家均取得了48%以上的增長。其中,增幅最高的為伊力特和酒鬼酒,分別達到了255.33%、190.36%。去年一季度,伊力特是白酒上市公司總降幅最大的,達到了70.45%。
利潤層面,白酒上市公司也幾乎處于爆發式增長的狀態。其中,青青稞酒、伊力特、舍得酒業增幅分別達到了1630%、1475.8%、1031.19%。不過有觀點認為“進步大是因為起點低”,能夠實現上述“佳績”,是因為去年疫情影響,其同期參照基數本就較低,在報復性消費的大背景下,出現高增長是大概率事件。
蔡學飛表示,白酒企業一季度業績增長,一方面是由于2020年一季度市場受疫情影響收入基數較低,隨著市場恢復帶來的彈性;另一方面,與被疫情壓抑一年的酒類消費需求在2021年春節期間暴發有關。“春節期間白酒整體動銷良好,報復性消費推動了銷量的增長,市場分化格局下,頭部酒企的表現更為明顯。”
中高端產品優勢凸顯
對比分析白酒上市公司2020年年報數據可以發現,中高端產品對企業利潤增長貢獻最大。從2021年一季度數據看,這種消費趨勢和中高端優勢則更加凸顯。
在順鑫農業的業務板塊中,2020年白酒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01.85億元,占總營收的65.66%,同比減少1.01%。低檔酒占到其白酒銷售收入的75%以上,這也是順鑫農業白酒板塊收入高、利潤低的原因所在。順鑫農業的現象在部分負增長企業中也有表現。
古井貢酒產品涵蓋高中低各價位帶,其中年份原漿系列定位高端、次高端、中端,古井貢酒系列定位中低端。數據顯示,2020年,年份原漿實現營業收入78.34億元,同比增長6.52%;古井貢酒實現營業收入13.8億元,同比下降4.1%。由此看來,中低端產品拖了古井的后腿。
無獨有偶,水井坊2020年高檔產品營收同比下降14.05%,中檔產品營收同比下降12.49%;口子窖高檔白酒營收同比下降13.23%,中檔白酒營收同比下降47.60%,低檔白酒營收同比下降24.30%。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系高檔產品銷量、收入減少所致。
隨著消費觀念的轉變和個性化消費群體的迅速增長,高附加值、高利潤的中高端白酒不只在白酒上市企業品牌中,在非上市企業、區域品牌和部分小微企業中表現同樣突出。
智邦達(中國)營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健表示,酒業已經從“大分化”期進入“強分化”期。張健認為,以前是大分化時代,企業之間的差距都很大,現在出現了“強者恒強”的特點,強分化時代來臨,頭部企業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但是實力弱的企業彈性并不強。換言之,舞步和鼓點不同頻的原因是沒有真正提升中高端產品市場占有率,或者說是消費市場動銷率不是太高引起的。還有一個原因是部分出現負增長的企業低端產品比重過高,利潤過于稀薄、高端產品缺失、中端產品銷量不太明顯,加上人員成本和經營成本的增長也是造成負增長的因素。
蔡學飛表示,近幾年來,低端白酒市場逐漸在萎縮,主要原因是消費升級。“前幾年,低端酒主要面向60后市場,而現在60后逐漸老去,70后、80后都講究健康飲酒,倡導喝少、喝好理念。從消費升級的角度講,低價酒要么通過提價來實現產品升級,要么逐漸退出市場。”
產品結構調整加快
一季度高端酒茅五瀘動銷整體超預期,次高端如山西汾酒、古井貢酒、酒鬼酒等也處于較好的動銷狀態,2020年一季度低基數下呈現高增,同時估值上具備更好的性價比。換言之,高端、次高端酒企仍具備較大成長性。但區域酒企的日子,并沒有那么好過。
“去年是高端酒大年。”張健說。而在另一位證券公司代表來看,這正是區域酒企壓力較大的主要原因,因為產品結構調整并不到位,所以導致消費場景消失。除產品結構以外,張健認為還有兩大因素影響區域酒企的發展,一是名酒不斷下沉,擠壓區域酒生存空間;二是醬酒火熱,區域酒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未來,區域酒的增速有可能也會下降。
面對壓力,許多酒企加快產品結構調整。以金種子為例,公司年報中表示,計劃實現全年銷售收入13億元。將金種子馥合香定位為徽酒中第一款聚焦次高端高度白酒的戰略性產品。以打造次高端價格帶新品“做大增量”。
順鑫農業加快“珍牛”“中國牛”“魁盛號”等多個中高端系列產品的推廣,“魁盛號”“牛角尖”等中高端產品銷量不斷提高,“中國牛”等產品在長三角市場銷售滲透率不斷提高,順鑫農業高端白酒品牌在消費市場中的比重增大,也為市場的精細化管理奠定了基礎。
“增速放緩,分化加劇”既是白酒產業升級的必然結果,又是疫情影響下的市場誘因。名優酒企如何保持優勢,區域酒企如何尋找增長的“第二曲線”,靜待后市觀察。(原文標題:白酒企業曬出成績單 行業重回發展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