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糖酒快訊梳理,劍南春、天之藍、迎駕貢等次高端品牌也在近期落實了此前的漲價計劃,漲幅在10%左右。
值得關注的是,在年初召開白酒價格告誡會之后,國家發改委煙酒市場價格巡查在全國各地展開,而巡查的重點對象也正是次高端品牌,不少省市物價局甚至還下發了告誡書,提醒煙酒行業生產、經營者和相關社會組織,自覺履行社會責任,依法誠信經營,維護場良好的價格秩序。此后一段時間內,龐大的次高端市場微弱“降溫”。
“此輪漲價大部分是配套了市場政策投入的變化,比如小品會、陳列活動、宴席政策等。”一位安徽主營口子窖與古井貢酒的經銷商向記者表示,酒企選擇在淡季提價,一方面是對價格體系的進一步調整,另一方面也考慮到有足夠的時間來試探市場對漲價的接受程度,以便在旺季實現對市場蛋糕的最大切割。
此輪漲價潮中,“蓄謀已久”的次高端品牌更像是春節漲價計劃的延期執行,但無疑的是,隨著經濟的繁榮以及品牌自身的價值需求,挺價的舉措又是次高端發展的必然。
紙廠漲價函雪片飛,大眾酒加速洗牌
從本月初開始,從全國范圍內原紙廠、紙板廠、紙箱廠發出的漲價函猶如雪片般飛來,包括白板紙、瓦楞紙、箱板紙等紙種價格全面上調,加上外廢政策的持續收緊,成品紙價格易漲難跌。同時,各大主流媒體爭相報道一路高歌的紙價,行業內一時間“洛陽紙貴”。
就在昨日,瀘州老窖針對總經銷客戶的發調價通知,指出因包材成本上升,瀘州老窖總經銷產品結算價提高15%,同時恢復接收訂單;與之同步漲價的還有西鳳酒的部分總經銷產品。趁這波漲價熱潮,不少中小品牌也對旗下產品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上調,此外,這波原材料上漲的浪潮更是波及到了啤酒以及飲料行業。
生產成本上漲導致中高檔酒被迫提價顯然缺乏說服力,但原材料上漲倒逼大眾酒漲價的確是無可非議的事實。
去年以來,白酒企業圍繞光瓶酒、中低端產品的調價是對去年環保風波和原材料成本上漲做出的合理舉動,也是處于企業自身經營和市場行情變化的回應。毫無疑問的是,具有價格話語權的大眾酒品牌的漲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大眾酒市場的升級,但其他的中低檔品牌貿然加入漲價大軍,恐將加速行業洗牌。
“一方面,房價爆漲帶來的租金上漲,讓終端進一步向酒廠索要高額陳列費和促銷費,支付不起高昂投入費用的企業將失去終端;另一方面,無法將上漲的成本完整地消化在市場,也會導致企業逐漸失去目標消費群體。對于大眾酒來說,這次漲價潮會導致一部分酒廠出局。”山東溫和酒業總經理肖竹青如此表示。
漲價這把雙刃劍,握穩才是關鍵
或許是在年初的白酒價格告誡會的威懾下,今年的白酒漲價消息的曝光度與去年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但需要指出的是,與眾多行業均出現提價行為一樣,白酒行業的漲價肯定不是孤立事件,也應該被社會理性對待。
然而,在白酒行業史詩般再次向前推進的過程中,漲價這把雙刃劍可以將品牌護上王座之位,也可能將其撕扯得身粉骨碎。
“名優白酒的消費升級與品牌集中化加快,導致名優白酒的資源優勢進一步釋放,企業為了獲得市場紅利而不斷推高產品價格,來不斷提升與鞏固其品牌高度。”品牌專家徐廣生表示,由于市場成本的不斷累加,出于競爭的需要,促使企業對產品價格進行上調,以此進行市場反哺與市場競爭;同時,主流名優酒大多也是上市企業,出于資本與股東對企業盈利能力與可持續發展多維考量,不斷提價來提升盈利也是企業回饋資本的一種積極態度。
從經濟與行業發展規律來看,單一品牌的價格定位是企業價格策略的重要指標。隨著消費市場不斷理性與成熟,主流名優白酒的品牌優勢得到有效彰顯,名優白酒特有的社交屬性已經成為現代消費不可或缺的元素,在這種供需結構影響下,主流名優高端白酒即便其價格再進一步上漲,與其品牌進一步塑造相得益彰。
然而,與中高檔白酒品牌不同的是,低檔白酒品牌張力較小、競爭熱度較高,且受眾對于價格相對比較敏感,造成其提價與中高檔產品的情況不可同步而語。徐廣生也認為,一些品牌力弱小的區域與地方白酒在漲價的大環境中處境十分尷尬,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更是雪上加霜,因此,這部分品牌提價的帶來市場不確定性與市場風險會相對大得多。
縱向來看,中低檔白酒領域的馬太效應將進一步凸顯,次高端白酒品牌已經沒有退路,而更老辣的高檔酒,在暗流涌動節奏里運籌帷幄。而橫向來看,在新一輪白酒價格提升的賽道上,除了永不枯竭的產品品質、渠道張力以及品牌勢能持續釋放之外,在相互之間抗衡的天平上,戰術謀略的博弈和敵進我退的膽識,或許會是更有分量的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