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收官,2018年的白酒上市公司可以稱得上是戰果頗豐,總營收達到2086億元,相較于2017年的1609億元,同比增加了近30%。越過亮眼成績,用“放大鏡”觀察數據背后呈現的規律,微酒將用11幅圖帶你領略白酒上市公司“暴走”的一年。
1、營收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解讀:
1)上市酒企整體營收超2000億,整體增幅29.6%,遠高于行業增速(中酒協:2018年規模以上白酒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88%);誰打頭陣,誰拖后腿一目了然,產業集中化趨勢加劇。
2)在板塊方面,川酒板塊保持高增長,營收增幅均超25%;徽酒板塊進一步分化,板塊龍頭規模和增速雙領先,進一步拉開差距;西北板塊整體增長平穩,龍頭潛力待釋放。
3)集中趨勢下,規模分化提速;包括第一陣營和第二陣營;第一陣營的門檻再提高;區域龍頭也爭相進入50億時代。
4)汾酒、古井沖刺百億只差臨門一腳,加上未上市的劍南春、勁牌、郎酒等百億“俱樂部”成員,白酒第二陣營的門檻已達百億。不少酒企將百億作為目標,從整體趨勢上來看,不無道理。
5)上市酒企營收增幅整體上處于沖刺狀態,有11家企業增幅超20%;汾酒、老白干超40%,企業改革勢能釋放;而營收基數大的企業,仍保持高增長,這意味著領先態勢進一步穩固。行業人士分析指出:企業能打破格局的途徑有二:一是靜待前排企業戰略性錯誤的出現;二是排名較后的企業尋找到爆發式增長點。
2、利潤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解讀:
1)19家白酒上市企業2018年凈利潤之和近700億,占全行業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總利潤(中酒協:1250.5億)的55%;利潤占比較去年(約54%)略有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前四家凈利潤超600億,占了白酒行業“半壁江山”;賺錢方面,頭部企業呈“壓倒性”優勢。
2)除皇臺外,白酒上市企業整體凈利潤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正增長,除金徽外均收獲“兩位數”增長;另外,可怕的是頭部企業仍保持“高基數、高增長”勢頭;可喜的是區域龍頭整體“打雞血”,呈增規模、提速度的“雙優”局面。
3)刨除扭虧企業,舍得酒業、老白干、水井坊凈利潤增長最是可觀,大力發展次高端價位促使企業產品結構不斷向上,利潤面持續得到改善。同時,舍得酒業、老白干、水井坊在營收層面上高增長也反映了次高端體量擴容機遇仍在。
4)毛利率“一高一低”現象值得注意:營收規模第一的茅臺的毛利率,仍然居于榜首位置;而除皇臺外,利率最低的,卻是營收規模在前五的順鑫農業,牛欄山低端產品規?捎^,但賺錢方面有待“補短板”;顯然,企業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發力更高價位帶的產品,以應對消費升級。
5)尋求產品價位帶升級,已成為行業常態,在2019年,預計產品升級戰將更激烈。
3、預收款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解讀:
1)經銷商的錢去哪兒了?把有跨界業務的順鑫農業去除,預收款總額達到330億,而茅五洋三家預收款數目就達到了248億,占比約75%;資金向名酒集中,不僅僅體現了經銷商對名酒的青睞,也體現了名酒經銷商的實力雄厚;
2)另外,瀘、汾、古、今的預收款超10億,這是2019年業績增長的“蓄水池”。
3)除開皇臺,預收款增長開始呈現“兩極化”,高的增長近200%;下滑嚴重的超50%。不過,隨著這兩年上游廠家打款節奏的調整,預收款“變動”背后有諸多因素,并不能完全反映經銷商積極性。
4)值得注意的是,在增長40%以上的企業中,青青稞基數小,古井貢、汾酒與今世緣在預收款上保持了去年的增長勢頭,而五糧液的預收款增幅從去年的負增長,達到今年的44.34%,背后是五糧液“二次創業”初見改革成效,經銷商信心穩步上升,2019年,五糧液或將邁入新的發展期。
4、銷量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解讀:
除了金徽酒外,酒企的銷量增幅都低于凈利潤增幅,酒企的單位噸酒賣出了更高的價格,整體產品結構向上優化的趨勢明顯。
5、銷售費用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解讀:
1)整體看,頭部企業的銷售費用額絕對值高,但與往年基本持平,甚至茅臺還在減少;頭部品牌的品牌勢能優勢再進一步突顯。
2)在效率方面,茅臺的銷售費用占營收比例最低,僅僅3.49%,品牌驅動力超強。
3)整體看,銷售費用處于增長態勢,擠壓競爭在加劇;其中,銷售費用占營收比最高的四家為舍得、酒鬼酒、水井坊、古井;古井長期以來精細化的渠道操作,以及全國化的推進,是其銷售費用居高的主要原因;而舍得、酒鬼酒、水井坊則是發力次高端品牌建設的支出。
4)酒鬼酒、水井坊的銷售費用還處于高增模式,但同樣是發力次高端的舍得銷售費用增幅卻相較于去年有了放緩趨勢;隨著品牌消費者心中形成認知,銷售費用或將得到控制,這也將在未來實際地反映到酒企的盈利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