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葡萄酒市場和消費快速增長。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的葡萄酒消費國。為此,有必要對國內外葡萄酒產業的形勢進行梳理,及時發現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危機,找尋提升中國葡萄酒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對策,以促進中國葡萄酒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國內外葡萄酒產業形勢
由于受氣候環境變化、歐美后金融危機及全球葡萄酒產能過剩的影響,世界上不少國家的葡萄酒產業受到一定的沖擊,但世界葡萄酒產業發展總的趨勢依舊向好:葡萄種植面積逐步趨于穩定,優質葡萄酒產量緩慢上升,葡萄酒消費量穩步持續增長;葡萄酒消費和生產逐漸趨于優質化、高端化方向;新興經濟體葡萄酒生產和消費量增長強勁,對世界葡萄酒銷售的拉動作用明顯;亞洲將成為葡萄酒消費增長最快的地區,其中中國潛力巨大。
中國釀酒葡萄栽培面積2015年為80萬公頃左右,僅占葡萄栽培總面積的18%左右。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趨勢是:葡萄酒產量與市場需求快速增長,成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需求市場,葡萄酒正作為一種流行元素被市場所接受;葡萄酒正逐步成為人們酒類消費的首選和主流,消費群體正在慢慢形成;葡萄酒占飲料酒比例不斷上升,葡萄酒質量穩步提高,產品向高端化、多樣化方向發展,經濟效益不斷增長;葡萄酒莊發展較快,對地方休閑旅游等服務業拉動作用明顯;業外資本給葡萄酒產業發展帶來活力,促進中國葡萄酒產業繁榮發展。
中國葡萄酒產業面臨的危機
與國外相比,中國葡萄酒產業在突飛猛進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許多令人擔憂的危機,制約著中國葡萄酒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產業管理危機葡萄酒產業管理與其他食品行業一樣,存在多頭管理的情況,如種植有農業和林業部門,生產管理有質檢和工信部門,流通有工商和商務部門,消費有衛生和食品藥品監督部門等。葡萄酒產業涉及一二三產業,目前急需要統一的葡萄酒管理機構有效地承擔起對葡萄酒產業鏈條的管理職能。產業管理的缺位,對全產業的產區區劃、產業政策、科學研究等工作都產生了影響,制約了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同樣,也造成了釀酒葡萄種植不能享受與其他農產品同等優惠條件,也不能享受國家退耕還林的優惠政策,這樣不利于釀酒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產業的發展。
產區品牌危機我們可以耳熟能詳法國波爾多、美國納帕谷、意大利托斯卡納、南非開普敦等著名葡萄酒產區,對產區內的企業品牌卻很少知道,這主要是源于各國政府和行業組織,對產區整體品牌的塑造與推廣不遺余力,每年用于產區品牌宣傳與活動推廣的費用非常高。而我國葡萄酒產業包括骨干企業在內的很多葡萄酒企業都缺乏樹立和維護當地產區品牌意識,在市場品牌營銷推廣和產品銷售過程中各自為戰,甚至出現互相詆毀中傷,相互惡意降價等不良競爭現象,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一個產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文化推廣危機我國葡萄酒市場之所以能夠飛速發展,一是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的提高,人們健康意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二是法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國,多年來在中國進行葡萄酒文化推廣而影響發展。先入為主的國外葡萄酒文化推廣模式,影響了中國不斷提升的消費者選購葡萄酒的價值觀,所形成的葡萄酒文化觀念自然是國外葡萄酒文化的復制版。在國內,當前缺乏對外來葡萄酒文化本土化的研究,缺乏中國風格特色文化的消費理念培育,缺乏與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融合的葡萄酒文化,自然更加缺乏消費者對中國葡萄酒產品的認同感與愉悅感。我國葡萄酒文化還缺乏研究與推廣中國葡萄酒的文化人才、市場營銷人才,對我國葡萄酒的文化特質和中國大眾消費文化研究不夠,不重視與中國消費者的溝通,中國葡萄酒文化尚未普及。
自律誠信危機我國獲得生產許可證的近千家葡萄酒生產企業中,規模以上企業只占25%左右。小型無特色企業比例過大,大中型企業份額偏小。說企業無特色,主要是源于原料無特色、生產無特色、營銷無特色、文化無特色,無特色的結果就是同質化嚴重,同質化帶來的必然是無序的競爭。一些中小型企業長期處于低水平運營狀態,只是加工灌裝或貼牌生產企業,這些企業沒有原料基地,不收購葡萄,不生產原酒,到外地搶購葡萄、購買原酒或進口原酒生產葡萄酒,不重視企業基地建設和基礎研究;有的企業不注重解決釀酒葡萄的農藥殘留問題,食品安全隱患較大;有的企業葡萄酒產品年份造假,葡萄品種和產地標注不實,以及傍名牌、仿名牌等侵犯知識產權行為依然嚴重,誠信體系建設嚴重缺失。這都反映出我國葡萄酒行業及企業自律意識薄弱、安全生產管理不足、規范產業發展任重道遠的局面。
進口酒沖擊危機隨著葡萄酒關稅的降低,我國葡萄酒進口量連續多年增長,且幾乎壟斷了我國葡萄酒高端市場。從國內外經濟形勢看,在發達經濟體穩步復蘇和新興經濟體快速增長的帶動下,全球貿易必將穩步回升,我國包括葡萄酒在內的整個酒類產業也必將面臨國外強勢酒文化的滲透,進口酒產品迅猛增加。很多消費者因受多年來媒體對進口葡萄酒的傳播影響,往往由于對國外葡萄酒的質量認同、對國際知名葡萄酒產區的推崇,更傾向于選擇進口葡萄酒。另外,由于歐美國家對葡萄酒產業進行國家補貼,進口葡萄酒比國產葡萄酒的生產成本價格價格相當、甚至低于國內生產成本價格,這對于中國葡萄酒產業的長遠發展來說,無異于一場潛在的災難。長此以往,進口葡萄酒便會輕而易舉地掌控中國葡萄酒的“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