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矚目的珍酒李渡昨天在港股正式上市,這是繼2016年金徽酒之后首家成功上市的白酒企業,也是繼貴州茅臺之后上市的醬酒第二股。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珍酒李渡上市首日便遭遇股價破發,大跌近18%。投資者不禁要問:這就是我們心心念念的“醬酒股”嗎?醬酒股還值不值得投資?珍酒李渡到底能不能打?珍酒李渡的港股上市, 為行業帶來哪些意義?
這事兒我覺得得這么看,首先珍酒李渡港股上市為行業帶來了寶貴的借鑒意義。
正當業內還在討論習酒、郎酒、國臺、金沙、西鳳誰搶先上市的時候,珍酒李渡從1月13日遞交招股說明書,到4月27日正式上市,僅用時105天即走完了港股IPO的全部流程,可謂神速。作為內地第一家港股上市的白酒企業,不論珍酒李渡首日股價的表現如何,它的上市,至少為其它白酒企業探明了港股上市的新路徑,提供了上市融資的新選擇。當然,也從另一個角度為其他白酒企業試探了國際投資者對白酒尤其是醬香白酒的態度和投資熱情。
有投資者問,考慮到珍酒李渡上市的首日表現,醬酒股還值不值得期待?這得結合天時、地利、人和等多種情況進行討論。
首先是天時。要知道,在醬酒最火爆的前幾年,A股市場但凡能和醬酒搭上邊的上市公司,只要消息一出來,不連續收獲幾個10CM的“大長腿”,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染醬”。而如今的市場行情、投資環境乃至國際局勢,都大有不同。盡管疫情影響在逐漸消退,但經濟發展和投資的不確定性因素還在增加。消費者消費信心需要恢復,投資者投資交易也更加謹慎。尤其近期,出于對白酒基本面的擔憂,A股白酒板塊也是連跌不止。上市時機變了,醬酒股的表現自然也會變。但需要強調的是,首日破發從來不是什么新鮮事兒,而且首日破發也并不代表沒有投資價值。
其次是地利、人和。白酒雖然是世界第一烈酒消費品類,中國大陸也是世界第一烈酒消費市場,但不同投資市場對待白酒的理解和態度是不一樣的。相對于內地投資者對白酒股尤其是醬酒股的“迷信”,國際投資者對于白酒的理解還有待時間的積累。畢竟,白酒的消費市場和消費人群再大,也僅僅局限于內地,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是偏弱,不然為什么白酒這些年高喊“國際化”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呢?
那么港股上市首日破發的珍酒李渡到底能不能打?首先珍酒李渡首日破發的原因有很多種,估值過高、缺乏基石投資者以及國際投資者對白酒理解不夠深刻等,都是短期內股價承壓的原因。但具體來看,珍酒李渡的品牌、產品、渠道、盈利等指標,在整個白酒行業來看優勢并不明顯,動銷不足、價格倒掛問題也比較突出。從近三年的數據來看,珍酒李渡的成長性似乎也偏弱,尤其主打中高端市場的珍酒、李渡等產品,毛利率也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但所有這些問題都是結構性的,畢竟珍酒李渡成立不過兩年時間,公司團隊、產品結構、渠道管理、品牌營銷等諸多問題,都需要時間去磨合。珍酒作為醬酒的新秀品牌、李渡作為高線光瓶酒的領先品牌,其實力和潛力都不容小覷,而且我們也有充足的理由相信“白酒教父”吳向東的資源整合能力和營銷控盤能力,能夠使珍酒李渡真正硬起來。在未來,隨著些許泡沫的破裂,珍酒李渡的價值底色會逐漸顯現出來。白酒的未來、醬酒的未來、珍酒李渡的未來,仍然值得投資者去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