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分水嶺的基本思維 機會導向還是問題導向
行業進入擠壓式增長,很多企業切實感受到了行業的競爭的殘酷,過去基礎較好的企業開始乘勝追擊,而過去基礎較差的企業開始倍感寒冬。
我們去企業調研的時候,明顯覺得企業決策團隊處在冰火兩重天。利用行業戰略機遇打牢基礎,完成積累的企業,面對未來是充滿信心,座談的時候,談的是行業機會與逆勢增長,企業整體戰略是彎道超車。而過去過的比較安逸的企業,談的都是酒駕和三公管制等話題,甚至很多企業把自己的弱勢歸結為品牌。
大家可以回顧一下,在上一輪的行業調整期,很多企業如何在調整期結束后,迅速以機會為導向率先沖出去的?梢哉f,當前的第一梯隊企業,諸如洋河,郎酒,古井等企業,在上一輪,大概2000年前后也是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為什么從2004年開始能夠一路高歌,成為百億俱樂部的成員?
可以斷定,所有成功的企業都是抓住了機會。透過問題找到機會的能力是未來企業的核心能力。我們堅信,2017會成為酒業的一個分水嶺,而以機會為導向的企業才會跨越分水嶺,成為弄潮兒。
沉浸過去還是面向未來
很多企業對自己過去的輝煌津津樂道,活在過去。面對未來,還是柱狀思維,總是以過去推理未來。在酒業發展分水嶺之際,我們的企業決策者必須改變柱狀思維,即改變“龍生龍,鳳生鳳”的柱狀思維,以餅狀思維看清整個行業趨勢和市場機會,才能創造新的未來。
面向未來,我們就會發現主流消費換代的機會,更會發現一線名酒的戰略機遇是品牌價值,而區域酒企的戰略機遇是品質價值。同時,我們還會發現年輕的主流消費更容易接受新產品,新品牌。年輕的主流消費更容易交易,更容易打動。
因為年輕的主流消費心目中,不崇拜權威,敢于挑戰,也許父輩們崇拜的主導品牌,對于年輕人而言,根本不屑一顧。
馬太效應,決定未來你在河東還是河西
2017,酒業分水嶺的到來,酒企要想成為弄潮兒,不僅需要深刻理解“2017年,中國酒業的馬太效應年”,更需要系統重構:
從戰略的角度,找到自身的機會。可以困惑于酒駕,三公管制,但不要忘記,白酒市場容量近萬億,人均消費300多元。行業不會因為你增加的幾個億就變得慘烈,也不會因為某個企業的下滑或倒閉就意味著行業也要下滑或者倒閉。
從經營的角度,找到自身企業的價值。不要困惑于百億企業,也不要困惑于幾十個億的企業。要思考自身企業是存量型企業還是增量型企業,有價值才能基業長青。
從組織的角度,找到以人為本的法寶。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是:如果你的管理團隊80后低于30%將意味著企業老化,如果80后低于50%將意味著團隊沒有活力。我們的觀點是,一個沒有活力的團隊只能吃老本。
事實上,很多酒企的困局是創業管理團隊已經小富即安,沒有了創業激情,身在曹營心在漢。
從產品的角度,忘掉賣點找“買點”。針對新主流消費群的消費特征,如何適應“小鮮肉”們的消費。我們的酒企一定要牢記,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高度透明,產品價值的完全交付是產品成功的關鍵。
從營銷的角度,找到消費者買酒的理由。我們一直固執的認為,營銷的最高境界不是思考如何賣,而是研究為什么買。企業只要能夠回答以下三個問題,企業的營銷就算及格:消費者為什么買?消費者怎么體驗到第一次,怎么樣讓消費者實現第一次購買。
從廠商的角度,建立廠商一體化的合作伙伴關系,企業才會有未來。市場競爭激烈,廠商相互掐已經成為常態,能迅速建立穩定的,牢固的廠商關系的企業才能實現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