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洋河開始在縣級市場建立辦事處,將營銷、服務、大數據、促銷延伸到了鄉鎮。2017年春糖,瀘州老窖、洋河等一線名酒開始招攬縣級代理商……一線名酒正在深耕渠道,蠶食區域名酒的市場份額。
在這種形式下,山東溫和酒業卻突破了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的重圍,運用分行業滲透和分圈層營銷的策略,實現了銷售收入從一億到四億的增長。為此,酒業家記者專訪了山東溫和酒業集團總經理肖竹青,詳細解讀區域名酒應該如何對抗一線名酒渠道下沉。
肖竹青在接受酒業家記者采訪時表示,縣級市場正成為新的“必爭之地”,而在這一輪爭奪戰中,一線名酒和區域名酒實力懸殊。
爭奪縣級市場,重新規劃勢力范圍
近幾年,白酒市場的增長趨于穩定,一線主流市場進入了擠壓式搶占、此消彼長的階段,在此背景下,一線名酒紛紛下沉渠道,開拓三線或者縣級市場,進行了新一輪的“搶人(搶人心)、搶錢(搶銷售份額)、搶地盤(建立核心根據地市場)”的爭奪戰。
隨著一線名酒對縣級市場發起進攻,此前“一線名酒在地級市占優勢、地產酒在縣級市場占優勢”的勢力格局已經被打破。新的格局變化是:一線名酒開始圈劃小地盤,由原來一個縣一個代理商轉變成現在分品種分區域,一個縣有多個代理商。而在市場容量沒有太大改變的情況下,渠道、代理商、客戶資源都開始分化。
雙方實力懸殊,區域名酒處于弱勢
1、人才不對稱。區域酒企在人才方面遠遠落后于一線名酒,雖然兩者都擅長于戰術級的攻防,但是在戰役級攻防方面,例如新品上市、高端價位酒的意見領袖驅動或者發動全縣的大的市場運動,區域酒企很難有優秀的營銷人才。
2、品牌傳播能力不對稱。一線品牌擁有強大的品牌策劃能力和品牌傳播的途徑,例如在央視播廣告,贊助衛視晚會、電視劇,參與事件營銷等;但是縣級酒廠在傳播途徑方面僅限于電視廣告、廣告牌、更不具備策劃大事件營銷的能力。
3、營銷創新能力不對稱。營銷創新能力是基于企業強大的資本試錯能力,縣級酒廠一般資本實力不夠,所以不敢輕易試錯,不敢承擔風險,不愿意創新。但是隨著消費者購買習慣的巨大改變,由以前在酒店、超市、煙酒行買酒轉變為意見領袖驅動,這種情況下,不敢創新也就意味著無法獲取意見領袖的認同,也無法獲取大眾的認同。
逆境之下,區域名酒如何重生?
肖竹青認為,區域名酒想要逆勢重生,應該從以下五個方向努力。
1、改善武器,引進將領。要打贏一場戰役,武器至關重要,區域名酒想要與一線名酒抗衡,就必須學習先進的管理工具和營銷工具;引進將領則是引進能夠宏觀布局的營銷人才,帶領整個團隊沖鋒陷陣,搶奪市場資源。
2、渠道深耕,關注過程。相對于白酒行業“只關注結果,不關注過程”的粗放經濟,青島啤酒的渠道深耕很值得思考和學習。青島啤酒建立起一套精準的大數據,不僅能看到每個酒店每天賣出的啤酒數量,還能看到是誰買的。白酒行業也應該關注每一個層級:上游來源、中間渠道以及目標客戶。戰斗的輸贏不能建立在運氣的基礎上,贏的過程要有邏輯,要層層遞進。
3、上下游結盟,控制產業鏈。一方面在上游與一線的釀酒大師、設計師結盟,引進上游的整個供應鏈,在技術研發和產品設計方面與一線名酒看齊;另一方面在下游與代理商結盟,培養品牌忠誠度。江蘇市場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今世緣、洋河集團牢牢地控制住了上下游的產業鏈,導致五糧液在江蘇市場受挫。
4、轉變思維,放眼長遠利益。不應只追求眼前的盈虧,而是用一種戰役的觀念長期布局,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夯實基礎、引進人才、訓練團隊,通過這種方式與一線名酒進行長期對抗。
5、利用獨有的地域優勢。區域名酒最大的優勢就是與縣級政府的利益捆綁。由于酒是在生產地交稅,所以區域名酒的經營狀況與當地的稅收息息相關,而且還可以解決就業,帶動相關產業,因此受到縣級政府的支持。區域名酒要利用好這一獨有優勢,得到政府和當地人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