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酒”一直是一個行業內的稱呼,因為很多消費者是分不清香型也不關注香型的。但由于茅臺的緣故,行業內喜歡把醬酒作為一個獨立的群體來看待。從市場營銷的角度,我不太贊同這樣的稱呼,否則濃香型我們是否該稱呼“濃酒”,清香型是否該稱呼“清酒”。
醬酒的稱呼純粹站在一個內部的視角,就是以企業自我為中心。但當前的形勢恰恰需要企業具備外部的視角,那就是以消費者為中心。既然消費者分不清香型,也不關注香型,過于放大香型的概念,其實意義不大。
醬酒企業要發展,首先需要拋棄兩個基本的錯誤認識:第一,就是茅臺再好,跟你沒有任何關系;第二,茅臺的成功與醬酒是否能發展起來沒有任何關系。從這個認識的角度上講,我認為醬酒企業要發展,第一步就是去醬酒化。企業不要主觀認為自己是醬酒就了不起,就高人一等。而是要和其他所有香型一樣,首先定位為自己是一個沒有什么特別的酒企。因為消費者不是以香型來選擇白酒的,所以香型本身的優勢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
從區域的角度上,黔酒和川酒一直選擇的是基本相同的一條發展道路,那就是“香型化+全國化”的發展模式,但伴隨著整個酒水環境的變化,這種發展模式日漸頹勢,因為消費環境和競爭環境都已經發生了改變。
首先,白酒的品牌性消費正在進一步增強,消費者選擇白酒關注的是品牌而不是香型。因此,再好的醬酒如何不去建立品牌,依然會出現“酒香也怕巷子深”。從消費者需求的角度,醬酒企業僅指望所謂的香型優勢是發展不起來的,必須迎合品牌化消費的趨勢,建立品牌并塑造品牌,才是發展的正確方向。
其次,伴隨著區域性酒企的崛起,酒企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全國化的戰線削弱了醬酒在競爭中的優勢。酒企的區域性格局短時間內不會改變,從前是“西不入川,東不入皖”,未來可能是“省省都不入”,因為大部分省份都有強勢的本地品牌。因此,醬酒企業要尋求突破,必須要從小區域入手,先行建立根據地,再謀求全國,利基市場的打造是醬酒企業發展的必然。
因此,醬酒企業要發展,首先要切換發展模式。那就是從“香型化+全國化”的發展模式切換到“品牌化+利基化”的發展模式。
通過多年對醬酒研究,我們建立了基于“品牌化+利基化”雙驅動的醬酒企業發展的系統性方法,具體包含品牌化的三大模塊和利基化的七大模塊。
品牌化包括三個模塊,即如何快速建立品牌知名度,如何建立支撐價格的品牌價值,如何快速建立核心消費群體。
利基化包括七個模塊,即如何選擇正確的目標市場,如何快速建立立體渠道,如何推進廠家主導,如何進行大品種打造,如何導入辦事處組織,如何建立合理的預算體系,如何建立規范化的內部管理。
就目前而言,整個醬酒領域依然是掃把式的企業結構,機遇和挑戰同時并存,我們期待與更多的醬酒企業共同探討,共同實踐,共同開創一個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