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白酒上市公司2024年年報的陸續發布,相關酒企2025年營收目標也同步出爐。從已披露年報的上市酒企數據觀察,這些企業今年營收增幅目標普遍設定為個位數增長。
作為行業龍頭,貴州茅臺在其年報中表示,2025年實現營業總收入較上年度增長9%左右,并同步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11億。
“河北王”衡水老白干在其年報中透露,2025年公司計劃實現營收54.7億。數據顯示,2024年老白干酒以1.91%的同比增幅錄得營收53.58億。據此計算,其2025年營收目標增速為2.09%。
隴酒領軍品牌金徽酒也在年報中明確提出,力爭2025年實現營收32.8億、凈利潤4.08億。結合金徽酒2024年營收30.21億、凈利潤3.88億的情況來看,其今年的營收、凈利潤目標增幅分別為8.57%及5.15%。
另外,五糧液并未公布2025年具體營收數據目標,但在年報中明確表示將推動營業總收入與宏觀經濟指標保持一致。結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5年GDP約5%的增速數據,業界專家預計五糧液本年度營收增幅將延續個位數增長態勢。數據顯示,2024年,五糧液營收增幅為7.09%,是企業自2016年以來營收增速首次降至個位數。
通過上述可以看出,在制定年度目標任務時,各大酒企更加的偏審慎。那么,這一決策調整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又揭示了怎樣的發展邏輯呢?
從宏觀層面來看,消費市場疲軟倒逼酒企必須進行主動調整。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87895億元,同比增長3.5%,較2023年7.2%的增速明顯放緩。有觀點指出,居民收入增速下滑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降低的主要原因,且當下居民消費愈加理性和謹慎。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各大酒企主動調降業績目標增速成為必然選擇。畢竟,企業發展目標的制定,既需要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又要順應消費市場的變化趨勢。
特別是在當前市場主體活力不足、消費信心低迷及行業結構性調整周期疊加形成的三重壓力下,各大酒企面臨的嚴峻挑戰進一步加劇;诖耍鞔缶破笸ㄟ^主動調低增長目標、優化資源配置等策略,可以為企業自身轉型發展爭取緩沖的空間與調整的時間,進而驅動企業保持長期可持續發展。
從行業方面來看,穩健經營已成為行業發展的主旋律。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累計白酒產量為414.5萬千升,同比下降1.8%,這已是白酒整體產量連續第八年下跌。同期,白酒行業實現銷售總收入為7963.84億元,同比增長5.30%,相較于2023年9.7%的增幅減少4.4個百分點,增速近乎減半。
通過這組數據可以看出,白酒行業高增長紅利時代已經結束,行業正加速步入存量甚至是縮量發展階段。尤其是當前行業依舊處于去庫存周期與價格體系重構階段,這促使酒企制定年度目標任務時,除了充分考量宏觀經濟因素外,更要順應行業的發展大勢。
其實,在年初舉行的經銷商大會上,不少酒企早已明確了戰略轉向,即以“穩”為核心基調開展工作,重點聚焦動態調控產品投放節奏、優化渠道利潤分配機制等營銷策略。比如茅臺在其經銷商大會上明確提出,將解決好根本性的“供需適配”問題,2025年將重點調整飛天茅臺等產品投放量,并大幅增加市場活動費用投入,從而推動企業穩中求進、以進促穩。
客觀地說,這種戰略調整將會直接反映在業績預期上,進一步來講,通過降低短期業績目標,各大酒企不僅可以卸下包袱以更從容的姿態參與到市場競爭,同時也能夠借助資源聚焦與渠道生態優化,進而在存量市場中構建更具韌性的競爭壁壘。
從企業角度來看,酒企降低業績增速目標是基于自身發展的綜合考量。貴州茅臺在其年報中強調,2024年企業營收實現15.66%增幅,主要系報告期內茅臺酒主要產品銷售價格調整所致。言外之意,若排除調價因素(2023年11月茅臺酒上調出廠價格20%),單純依靠銷量增長,貴州茅臺在過去一年營收增速將會收窄。
代入這個視角,貴州茅臺將今年營收總目標確定為同比增長9%左右,很大程度上應該也是出于這方面的考量。畢竟,考慮到飛天茅臺短期內不會上調出廠價,且當前批價又處于下行通道,再加上今年將動態調整飛天茅臺市場投放量。在此背景下,即便實力強如貴州茅臺,也面臨著一定的發展壓力,其他酒企的困境可想而知。
而結合傳統渠道現狀來看,酒企主動降低業績增速目標,也與渠道端壓力的傳導密不可分。這在“合同負債”指標的變化中表現的相對明顯,例如貴州茅臺合同負債從2023年底的141.25億元降至2024年末的95.9億元,降幅達32%;同期老白干酒合同負債減少9%左右至13.97億元。
此類數據表明,經銷商因庫存積壓、資金鏈緊張等問題,預付打款意愿持續走低,從而迫使酒企通過目標調整及發展規劃來緩解渠道壓力。今年以來,多家酒企相繼發布停貨通知,其中關鍵原因也在于此。
中國酒業協會在近期發布的《2024年中國酒業高質量發展研究報告》指出,隨著經濟增速換擋,酒業正經歷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期,行業整體面臨增速放緩與效益下滑的雙重壓力。尤其是產能過剩隱憂顯現、渠道庫存高企、價格倒掛現象加劇等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挑戰。基于此,該《報告》給出了六點建議,其中第一條就是建議酒企“主動降低增長預期,主動調節增長速度”。
綜合來看,目前各大酒企主動下調目標增速,并非是消極防御,而是基于對宏觀經濟、消費行為、行業走勢,以及對企業自身發展戰略的深度研判。這種偏審慎發展策略,既是酒企應對外界短期壓力的主動出擊,也是企業進行長期結構性轉型的前奏。
正如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此前所言,“產業沒有永遠的上行,主動調低預期,主動選擇可為、可不為是明智之舉,尤其是特殊時期主動應對盈虧以便贏得未來,更是智慧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