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借重工業4.0等智能制造技術,新營銷直接實現了顧客與工廠的無縫對接。
最近制造業談得最多的概念之一是C2M,即消費者直接對接生產商,這從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營銷模式的轉變。過去,生產過程非常復雜,以生產運動鞋為例,我們需要研發產品、制造模型模具、建立注塑生產線、培訓熟練工人,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因此,只能批量化制造鞋子,再通過市場手段推送給消費者,由消費者選購。
如今,由于智能制造、3D打印、VR等技術的成熟,生產鞋子的程序被大大壓縮和簡化。消費者可以在一套3D攝像系統、傳感器系統下采集足部數據,傳給工廠,工廠的智能生產系統就可以根據這些數據,通過智能化的生產設備、打印或噴射一雙與你的腳型、行走習慣完全吻合的、專屬于你的運動鞋。從這種角度來看,營銷者未來可能不再需要把某些制成的產品推銷給顧客,而只要讓顧客了解哪些廠商可以為你提供定制產品或服務就可以了,換句話說,需要營銷廠家,而非僅是產品。
第四,新營銷一定是立體營銷、多渠道營銷、整合營銷、跨界營銷。
這一點是目前最為明確和清晰的,傳統營銷的4P/4C在今天的營銷實踐之下都略顯蒼白。首先,從營銷的渠道組織來看,很多產品尤其是消費品,現在都分了線上和線下兩大渠道體系,然后才是線下的專賣店、經銷商、大客戶,線上的天貓、京東、代運、自營等。從品牌的推廣方面,現在產品的推廣方式已經脫離了傳統的電視、平面、紙媒,而是越來越多地轉向線上、SEO、補貼返現等。
從營銷產品或服務的范圍來看,企業間實際上已經沒有明確的界限,以招聘類產品或服務來說,地面的獵頭或招聘服務機構在做,社會化的人才服務公司在做,金蝶、用友等之前的軟件開發機構在做,創業團隊在做,政府主導的人力資源產業園在做,58同城等生活服務機構也在做,企業的經營邊界已經逐漸消除,跨界一說在未來恐怕要進入過去式了。
第五,新營銷正在逐步擺脫“硬廣依賴癥”,依托社區與社交展開。
新營銷的另一特點是其社區性和社交性。由于QQ、微信、微博、領英等社交平臺的興起,為產品的營銷帶來了另外一種可能的選擇,即口碑營銷或圈層營銷。近年,很多產品從設計到投放市場,并沒有在傳統的電視、平面、紙面媒體上做任何廣告,而就是依靠這些社交媒體,建立與客戶的互動關系,靠客戶的口碑傳播實現了產品的走紅,“褚橙”“阿芙精油”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同時,我們也會驚奇地發現,過去一個產品的走紅,是要在央視、報紙、公交車、公共場所投放大量的廣告,所謂“狂轟濫炸”之后,我們才得以看到產品的銷量直線上升,這也許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投入。而現在,一種現象級產品會突然出現在我們的生活里,瞬間紅遍大江南北,基于社交的營銷,有人也稱之為病毒營銷,其傳播力量之大、速度之快,完全超乎我們的想象。
第六,大數據、圖像識別、VR等技術將在新營銷過程中得到充分應用
隨著計算技術、存儲技術、網絡帶寬的提高,數據的獲取越來越快、越來越全、也越來越容易,大數據作為營銷的指引和工具已經非常普遍,比如當你登陸網頁,軟件會根據你登陸和瀏覽的喜好,在網頁上露出你可能關注的產品或服務的廣告,這種技術已經非常普遍。當然,大數據的用途可不僅僅是這些,它甚至可以根據你的歷史數據,幫助一家金融機構判斷是否可以給你貸款。
圖像識別技術的出現,使得你可以根據你看到的圖像搜索到你需要的產品和廠家,在前幾天,筆者十年前購買的燈具壞掉了,也忘記了品牌,就拍了張照片,通過百度圖像搜索順利找到了這個商家的產品,重新訂了與十年前樣子相同的燈具。
VR技術的應用更是不得了,對于一家家庭裝修公司來說,可以讓你帶上眼鏡選購建材,虛擬裝修你的家,這樣,既省去了設計師畫虛擬圖的時間,也使得所得與所見更加一致,避免了不必要的糾紛,類似的應用還有很多。
中國巨大的市場基數、消費升級帶來的增量、財富的累積效應,決定了中國在未來十年仍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市場,仍然是黃金般的市場。當然,不可否認,這個市場正在變,未來還會繼續變,只有順應潮流,正視“六大變革”的存在,一家企業的營銷工作才能在新的社會、消費、技術環境下有所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