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品牌力,低端產品難破局
不過,在茅臺鎮,與眾多酒企發力中高端形成反差的,是低端產品終端表現的低迷。除了廠商對低端酒產品的投入減少外,在銷售環節,低端酒、散裝酒也未能受到廣泛青睞。
據央視報道,與茅臺酒廠相距不遠的茅臺鎮“白酒一條街”上,由于正逢茅臺鎮旅游淡季,眾多白酒經銷商的銷量出現了明顯的下滑。部分店主甚至坦言,有時半天都沒能成交一斤白酒,銷量較去年年底相比下滑超過一半。
“這里的很多散酒在品質上是很好的,但是我們仍以低于零售價一半甚至更低的價格對外出售”,有經銷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些高品質但盡管以低價出售,卻也未能吸引到更多消費者前來購買。
“這很大程度上和這些散酒沒有品牌影響力有關”,有經銷商表示,茅臺鎮由于聚集了眾多酒企和酒商,缺乏品牌影響力的這些低端酒、散酒產品,在過度同質化的壓力下,很難實現銷售的迅速增長。因此,盡管看好行業前景,但在茅臺鎮,小微經銷商和小型酒企仍無法充分盈利,“大盤好小盤不好”成為很多終端經銷商的共識。
對于上述狀況,貴州仁懷市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周山榮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在茅臺鎮,很多經銷商銷售的90%以上都是散酒,盡管也有一些所謂的品牌酒,但除了茅臺酒外,其他的企業品牌力并不充足,“在消費升級背景下,產品升級緩慢,因此便出現了銷售困難的狀況”。
消費升級下,行業分化加速
中高端與低端產品線在茅臺鎮所形成的反差,或許也是近年來白酒行業分化調整的一種表現。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糖酒會上,眾多酒企將上市新品集中于保健酒領域,瀘州老窖、汾酒等企業紛紛推出新的保健酒產品,以此迎合消費者對于健康飲酒的需求,更多個性化、定制化的產品也紛紛亮相本屆糖酒會。而這其中不變的,則是各大企業對于其優異品質的宣傳和品牌的推廣。消費升級的市場趨勢也令更多酒企轉向通過高端產品線來培育、穩固自身品牌定位及優勢。
另據中國酒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第五次(擴大)會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1578家,累計產量1358.36萬千升,同比增長3.47%,累計完成銷售收人6125.74億元,同增長10.07%;累計實現利潤總額797.15億元,同比增長9.24%。有觀點認為,白酒產業盡管體量龐大,但在產量方面增長并不明顯。而增長更為迅速的銷售收入與利潤,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白酒行業整體消費升級的趨勢。
方正證券食品飲料首席分析師薛玉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量的角度來看,國內對于白酒的消費總量實際上已接近天花板,未來消費總量將不會產生大幅度的增長。行業的增長將主要依賴于價格的提升,而擁有品牌力的企業將更具有價格提升的能力與空間。
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白酒企業之間的品牌分化將更加明顯,一線白酒企業穩固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力將進一步發揮增長潛能。而缺乏品牌力,產品升級緩慢的企業同名優酒企間的差距或也將逐步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