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市場專業委員會、科教設計裝備委員會、名酒收藏委員會、固態白酒原酒委員會、白酒創新聯盟、白酒酒莊聯盟2017理事(擴大)會議在京舉行。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在做酒業協會分會工作報告時表示,2017白酒產業將有所突破,在提升白酒品質的同時,積極推動白酒國際化進程。
數據顯示,在世界烈酒當中,中國蒸餾酒的產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第二名是威士忌;消費量威士忌占第一,中國白酒占第二,白蘭地占比第三。其中,我國的白酒占世界蒸餾酒中的比例產量是30%。在全世界的烈酒市場上,我國白酒占比不到1%。
宋書玉介紹,中國白酒國際化的時候有三個核心問題要解決,第一個就是法規與發展,第二個是文化與消費,第三個是如何講好中國白酒的故事。
我國《安全生產法》規定,白酒被當做普通食品來監管。在歐美很多國家和地區,烈酒和其他飲料酒屬于特殊食品。由于政策的變化,這些酒在本土是特殊食品,在中國變成普通食品,由特殊變成普通,到中國是一路綠燈。中國白酒是普通食品,到了國外,卻由普通變成特殊,一路關卡。
宋書玉說,在談到白酒國際化時,許多人都會聯想到餐飲走出去,其實國外的很多餐飲場所不允許喝烈酒。國外烈性酒的消費一般會在一些特殊的場合,如酒會或酒吧等,如果偷偷地喝,屬于違法行為。
關于中國白酒的故事,宋書玉說,中國白酒和國際上其他酒的表達方式有很大的區別,國外的洋酒對于本土人來說是講究生活品質,是獨享;而中國的白酒體現中國文化的核心,那就是體現分享性,與親朋好友、長者、尊者聚餐在一起飲用。如何把中國的核心文化傳到國外的世界,需要積極思考。
據了解,中國酒業協會和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形成戰略合作,重點研究中國白酒國際化,白酒中華老字號企業如何走向國際。同時,酒業協會還在政策法規、文化釀造、消費、白酒故事、白酒的釀造技藝等方面做出積極努力。近期準備把中國白酒的文化以及漢字酒進行世界申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