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集團在2020年要完成千億目標,股份公司完成550億元;洋河提出“新國酒”概念,入選國家品牌計劃,江蘇區縣要全部過億;瀘州老窖要重回百億、重回前三強,在2017年首提“濃香國酒”;古井貢在2014年提出“拿下一百億,沖向前三甲”的目標,2016年收購黃鶴樓51%股份后,更提出了“加速推進雙名酒工程,向雙百億目標奮勇前進”的口號;由此,濃香大戰一觸即發。
基本面充盈是進攻的序曲
業績、利潤、產量、預收,是一家企業能夠順利發展的基礎要素。業績、利潤,表明了一家企業的營業狀態、盈利能力。產量、預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企業的發展潛力。這些要素構成了整個企業向前的基本面。
2016年數:瀘州老窖、古井貢迎頭追趕
(注:瀘州老窖2016年數據來源于西南證券,洋河于業績快報,古井為集團營收)
2016年的數據,最值得關注的就是瀘州老窖和古井貢的大幅增長,如果2017年二者都按時實現百億目標,那么與五糧液、洋河的差距將進一步縮小,追趕不是不可能。
看業績:復蘇進行時,古井彎道提速
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雖然在逐步復蘇,但是離2012年的巔峰水平仍然還有一定差距。在2011-2015年這5年當中,只有古井貢每年都在增長,“一增一減”,古井和其他企業的差距正在逐步收窄。
看利潤:一波三折,洋河古井最穩定
五糧液和洋河的利潤差距進一步縮小,從2012年的38億元,變為2015年的8億元。瀘州老窖調整期遭遇重創,2015年的凈利潤僅為2012年的三分之一強。
只有古井貢,盈利能力基本恢復至2012年水平。不過也可以看出,古井貢的絕對數額是最小的的,與其他三家都還有這較大差距。
產量:老窖古井大步前進,五、洋保持穩定
在產量方面,五糧液2016年產量15.13萬噸,創造了年度產量的新記錄,洋河也一直保持在20萬噸以上;五糧液和洋河的產量基本保持穩定。而瀘州老窖和古井貢的波動則較為明顯。
看預收:古井基數小增速快
在2016年,五糧液的預收款項達到了62.99億元,是2015年的3倍有余,但是距離2011年的90億還有不小的差距。洋河、瀘州老窖亦是如此,與歷史高位差距較大。
在這方面,古井貢表現搶眼,2015年的預收款項是2011年的4倍有余。之所以古井的增速能夠這么快,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之前的基數過于小。就算保持如此增速(這么高的增速想要保持可不容易),古井想要趕超也還要一段時間。
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大戰將啟
在基本盤相對穩固之后,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古井貢都對未來有著宏大的規劃。由此,四家企業都要進入新的“搶攻”階段。在基本面之外,想要進攻,“拼錢”、“拼人”是酒企最為常用的方式。資金與人員的充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看出未來進攻的潛力。
貨幣資金:五糧液“閑錢”最多,儲備充足
貨幣資金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它是企業中最活躍的資金,流動性強,是企業的重要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貨幣資金方面,標志著企業償債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大小。
2016年五糧液達到了346.66億元,是16年營收的1.4倍。而在2015年,洋河、瀘州老窖、古井貢的貨幣資金都遠未達到與應收持平的比例。意味著在短期內,五糧液能夠動用最大量的資金。
生產員工:四家企業總計近三萬人
在生產員工方面,五糧液一馬當先,從歷年的數據來看,其生產員工數量超過洋河、瀘州老窖、古井貢之和。
銷售員工:洋河的營銷是一艘“航母”
有資本還得有人,2015年洋河的營銷人員占員工總數比例為30.76%。從人數來看,中國“遼寧艦”滿員兩千余人,美國核動力航母編制三千余人,洋河營銷這艘“航母”有點超載了。
在這方面,從2015年來看,瀘州老窖和古井貢的營銷人員比例為10%左右,而五糧液的營銷人員比例不足2%。
銷費率:“東不入皖”不是吹出來的
(銷費率:銷售費用/營收*100%)
從數據來看,洋河和瀘州老窖的銷費率控制的較好,從未超過15%。其次為五糧液,也基本控制在20%以內。
古井貢的銷費率連年提升,從2011年的近1/4,提升到2015年的近1/3。安徽酒企眾多,競爭激烈,酒業素有“東不入皖”的說法。僅從銷費率來看也不是每家企業都能承受的。
注釋:如無特殊標注,文中所有數據皆來源于四家企業公開年報
看了這么多,濃香大戰你看好誰?歡迎留言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