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略的“頂層設計”看,頂層設計是基于現在看未來,或者說是基于現在決勝未來。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黑馬型企業”不是撞大運撞出來的,而是通過產業遠見和戰略預見力的綜合判斷,做出的“不一樣”行動。這種“不一樣”的行動被同行業誤認為是“瘋子般”的不理性,是戰略冒險。
從過去“黃金十年”的頭部競爭角度看,過去的“黃金十年”是擴容式的快速增長,絕大多數白酒企業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快速成長,這種企業對自己的成長“沒有感覺”,即使有也是把“自然成長”誤認為是“能力成長”,更可怕是這種企業形成了“孤芳自賞式”的“自我感覺良好”。
如果對比一下洋河,郎酒,汾酒,瀘州老窖,汾酒等企業,我們不難發現,即使是在行業的黃金十年,支撐這些企業從黃金十年初期不足10億到十年后進入百億陣營,也是戰略預見力下的“先知先覺”式的成長。恰恰,諸如董酒,杜康,宋河,四特等頗具品牌積淀的老名酒企業,在黃金十年里卻無任何建樹,這種差異背后的本質就是“戰略預見力”。
戰略是什么?正如一萬個人眼里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一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我們認為,戰略的本質就是“站在未來看現在”。因為戰略不是未來如何行動,而是現在的行動如何決勝未來。
也許很多企業能夠理解“現在的行動決勝未來”就是戰略格局,但是不知道如何形成戰略格局。我們認為,戰略格局來自于“孩子狼式”的戰略思維,以機會為導向的戰略思維是戰略格局形成的前提。很多企業之所以不能“站在未來看現在”,根本原因是陷入了“兔子鷹式”的戰略思維。因為“兔子鷹式”的戰略思維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戰略思維,其本質不僅意味著保守,更是行動上的“能過且過”,不敢越雷池一步。
白酒行業作為傳統行業,或者說“日不落產業”。其周期性是這種產業發展的必然規律,縱觀白酒產業近30年的發展,我們不難看出白酒產業發展的周期的“十年”特性。也就是每十年就會是白酒產業一個發展的周期,從競爭格局的角度看,也意味著“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從戰略的角度看,這種“十年河東”與“十年河西”絕非是偶然,是“戰略”使然。
從戰略的角度看,也許下一輪的頭部競爭是高端,次高端產品之爭,也許是品牌價值之爭,也許是市場地位之爭,也可能是行業地位之爭,更可能是“百億俱樂部”之爭。無論哪種之爭,我們都固然的認為,都是戰略轉變之爭,即從“兔子鷹式的短期競爭”轉向“孩子狼式的長期競爭”。這種競爭不是局部,而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