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產品,其實剝開外層,就是“農副產品”。這句話直接講出來,或許會讓一些白酒企業不甚舒服,但是抽掉外面的一層浮華,確實就是如此。所以,白酒要想成為高價值產品,必須有其本身所蘊含的內容,嵌到產品價值里面。
一些白酒企業喜歡講故事,雖然故事鮮活,如果沒內容,或者虛假,或者隨意編,是依附不到產品上的。這些白酒企業做品牌,如果品牌傳播只是自說自話,產品、服務不到位,企業仍然不能做出可持續的影響力來。不用白酒行業而用啤酒行業來舉個例子,這就是近年一路高歌猛進的新疆烏蘇啤酒,其負責人特別反對品牌自嗨,希望通過品牌的“真”去打動消費者,跟他們進行交流,結果受到各種自媒體、網絡傳播者、網紅們的極大的支持和擁戴,自動自發的進行大力的傳播,迅速將一個區域品牌推動成為了一個全國性銷售品牌。
在企業的多傳播要素中,文化這個層面的內容,由于必須是內生的,是思想底層的共同認知,則是越傳播越耐韻味。
當然,原來文化是品牌的一部分,所以也有品牌文化一說。但其實在中國的白酒業,作為歷史悠久、最傳統行業,每個企業及其產品都有其特定的背景、歷史、特點等等,是可以將文化單列出來,進行交流、互動的。
醬酒行業千篇一律的這種宣傳方式,而沒有自己的內在文化表達,個性彰顯,千篇一律的紅纓子高粱、12987等將會將醬酒的文化表達得讓人越來越無感甚至生厭。
醬酒領軍企業的“萬家共享”品鑒會,現在也基本成了一種文化現象,這確實讓白酒業值得來探討。這種千人品鑒造成的影響力,已經經過二、三次傳播甚至多次裂變,效果已經遠大于事情本身。
同時,各種產品展示、品鑒時的符合場景的表現,也已經有了企業鮮明的色彩。
文化建設是需要企業自己來策劃并主導實施的。這樣才能一以貫之的表達某種需要精準傳播與互動的內容,實現深扎在市場、目標消費者那里,產生共鳴與影響。
文化是上層建筑,領導除了格局與重視程度首先要上升之外,還必須真正身先士卒,以身作則。不能讓文化建設只是員工的,而不是管理者的職責。
文化的核心內容,如愿景、使命,不只關乎企業的業績能做多大,更重要的是能為社會做多大貢獻。只有在正確的價值觀引領下,才能讓企業成為一個有責任感,讓人有歸屬感、安全感以及成就感的公司。
最后,在執行層面,要堅守底線,自由靈活要在底線、紅線之上才能發揮。(原標題:醬酒品牌文化應該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