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名酒也好,地產酒也好,區域酒也罷,只有形成有序的產業梯隊,才能給產業帶來良好發展。”楊永華總結稱,名酒的四大核心要素就是品牌化、規模化、工業化、自動化,這是名酒的核心競爭力。地方酒的核心競爭力要重新構建,你有品牌我有品質,你有規模我有價值,你工業化我就生態化,你自動化我就手工化,形成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才可以在“美好時代”里找到自身的位置。
品質為先,要傳承也要創新
從某種程度來說,名酒的品牌號召力讓其在競爭中占據先機,但越來越復雜、需求越來越多元化的消費趨勢,也給其提出了諸多新要求。
2018年,名酒是否能繼續保持新一輪增長態勢?
河北衡水老白干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衡水老白干營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寶洪在談及這個問題時,表達了“搶占品類”的觀點。
在鄭寶洪看來,當消費群體、消費氛圍、消費需求都發生改變的時候,名酒企業在消費渠道的根本動作就是“搶占品類”,對“老白干”而言,這是白酒群體中一個品類項,而若在這個品類中已經占據數一數二的位置,則企業就擁有了一定的定價權,有了定價權,就能夠享受2018年的行業紅利,從而達到“強者恒強”,以此迎接“美好時代”。
面對“強者恒強”,馬太效應漸顯的消費新時代,宋河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朱景升則強調了繼續提升消費者認知度的問題。按照他的邏輯,品牌名譽度源于品質力,而以此為基礎,繼續通過品質力和名譽度,落腳于消費者認知度,成為名酒企業需要持續努力的方向。
消費者主權時代,如何在保有品質內涵和文化傳統的基礎上適應消費新需求?河南仰韶酒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侯建光給出了“傳承與創新需要平衡”的答案。
“首先要傳承,在傳承的基礎上可以創新,但是創新不能過度。過度的創新,我認為就是過猶不及,或者說是嘩眾取寵”。侯建光舉例稱,最近這幾年提倡白酒加水喝,加冰喝,但在他看來,這樣的形式,有“創新過度”的嫌疑,有違白酒的基本飲用習慣。
侯建光也強調了“品質第一,兼顧品質與文化”的觀點,而這同樣與傳承和創新有關聯。
新疆與中亞諸國接壤,站在“一帶一路”的關鍵節點和國際化的第一線,新疆第一窖古城酒業董事長周文貴,對區域型名酒企業如何保持傳統特色并接軌國際市場,給出了自己的解讀。
周文貴首先強調的依然是品質和傳承。
在他看來,名酒應繼續在原料、工藝的基本面保持足夠水準。而在接軌國際的過程中,研究國外消費者的口味、在酒體與口感上進行必要的創新,擴大對國際主流消費人群的引導、宣傳,傳播中國白酒文化,都成為名酒企業國際化必須去做的功課,以此確保加快推進國際化,讓名酒企業在這個過程中率先獲益。
“變成好玩的酒廠,生產好玩的產品。”周文貴認為,對于規模與產能不及一線酒企的區域型名酒企業來說,差異化競爭的思維同樣重要。
在國井集團副總裁張輝看來,作為與地域文化相連的特殊產業,“地理認證標志”對于名酒企業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而區域名酒企業通過抱團聯盟、取得地方政府與行業協會的支持,從而形成地域品牌集群,也將對區域名酒企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