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旅游的打造,一直受到行業的高度重視,尤其是進入新時期,各名酒企業基本都把酒文化旅游放在了企業戰略的高度。以前的酒文化旅游打造,大多是站在形象工程及泛文化的概念上來做,要么是唯文化主義,要么是唯領導意志,一直缺乏站在行業戰略高度并面向消費者進行體驗設計的自覺。
在今天整個行業轉向互聯網時代、消費者時代及體驗時代的背景下,酒文化旅游建設如何服務于產業發展、行業建設與企業提升,已經成為一個行業性話題。筆者擬從產業、行業、企業、專業等四個層面來探討酒文化旅游體驗設計問題。
一、產區思維
旅游背后是文化,酒文化是什么?這個問題可以有很多角度的答案。無論是釀酒文化、貯酒文化與消費文化的三分法,還是美酒之源、釀酒之技、容酒之器、賦酒之篇、飲酒之道、敬酒之禮、品酒之藝、體驗之妙、祭酒之儀等的酒道九分法,在講某某酒的文化內涵及差異化特征的時候,在講酒A的文化如何異于酒B的時候,這種宏觀定義就失去了它在體驗設計的操作實踐意義。
當然,我們不否認酒器文化、詩酒文化、品酒文化等都是酒文化的一部分,但從產業文化的本質來說,產區文化是未來酒文化建設最值得挖掘的部分。
不同名酒的形成,既是一個市場的過程,也是一個文化的過程。可以說,川酒、黔酒、蘇酒、豫酒、皖酒及其代表性名酒的地理格局及市場認知形成,其背后的核心支撐就是產區概念,從氣候、土壤、水體、作物、飲食,到工藝,到飲酒方式的形成,共同體現了某種酒具有的鮮明產區性特征。這些特質性因素,必然也是酒文化體驗設計的重要元素,能讓消費者(或游客)對酒文化本身有一個非常直觀、感性的認知。
我們在做洋河酒文化旅游體驗設計時發現,與其他地區的酒文化相比,洋河處在中國歷史文化地理南北分界線上的特殊區位,水災與戰爭的頻發,讓它的酒文化磨礪出南北交融、開拓進取、追求夢想的文化情懷,在創新成功的背后也有必然的歷史基因支撐使然。
因為水運、戰爭的關系,蘇酒集團擁有的洋河、雙溝兩大品牌,在明、清時代已盛名。洋河酒與乾隆的情有獨鐘,及在國共關系當中的特殊地位;雙溝酒與明代朱氏家族的特殊淵源,及得到孫中山的高度贊譽;以及洋河、雙溝的多次獲獎經歷都證明,洋河酒文化具有與生俱來、與時俱進的尊貴血統,完全有自信與茅臺、汾酒等全國乃至世界名酒的血統淵源相提并論。
二、行業思維
酒文化旅游為誰而打造,為誰而設計,為領導參觀?為消費者溝通?為游客參觀?大家往往會籠而統之地回答。酒文化旅游的市場可以細分為政府領導、行業專家及意見領袖、行業媒體,經銷商、消費者等,這些細分人群想看的東西都是非常不一樣的,總體上會形成一個金字塔形的市場結構,從塔尖到塔底分別有:
一是政務商務市場,關注產量、質量、價格、實力;二是資本市場,關注產品品質、企業透明度與投資信心;三是協會、媒體、研究者等行業交流市場,關注行業興奮點、故事;四是團購大主顧及意見領袖,關注心理附加價值,如尊貴、定制、特供、專屬、VIP待遇;五是大眾消費者市場,深度了解商品,熟悉品牌、歸屬感;六是大眾游客市場,比較有一定獵奇性的文化感知心理。
考慮到酒類消費的人群特殊性,其旅游市場開發還需要考慮到某些社會性限制。尤其是針對當前討論比較多的消費市場斷層問題,酒文化旅游向更多廣泛的未成年人及女性市場傳播,也是一個嚴肅的文化命題。
在市場運營開發方面,未來的酒文化旅游體驗市場發展潛力巨大,要強化從產品銷售的“走出去”,到吸引消費者參觀的“走進來”,探索兩個市場(銷售市場、旅游市場)相互轉化的可行性,有效轉變營銷策略,實現立體化、多層次、全方位的企業營銷戰略。
酒文化旅游體驗設計,要在幾個方面做足工夫:一是中國白酒科學工藝技術創新體驗;二是中國白酒文化代表地的全景文化體驗;三是極具潛力且可持續的生態、文化、投資等方面的價值;四是以酒文化為主題的休閑度假;五是行業性會議節事活動的深度參與。
三、企業思維
酒文化旅游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真正納入企業運營的視野,而更多是僅僅作為產品形象包裝、企業文化活動和員工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一講到酒文化,往往就是工會、協會那幫退休員工和宣傳部門的事,要么變成一種標語口號,要么變成一種故事談資,要么變成一種炫耀包裝,以至于現在很多人一提到酒文化這個詞,就會聯想為一種社會宣傳或業余活動的詞匯。
在過去十年的行業高歌猛進中,文化更是伴隨著大眾傳播而異化為一種假、大、空、虛的華麗辭藻,最終帶來了行業在社會轉型時期的極大負面形象。
在這個體驗至上的時代,尤其是在打造酒莊酒的行業共識下,酒文化旅游體驗設計之于企業運營則更有一番戰略意義。白酒行業從傳統而來,在后工業時代,他們的傳統價值又會回升,甚至再次得到彰顯。
在滿足大眾消費的工業化批量生產基礎上,可以開辟一些老窖池及生產車間,恢復原始的手工作坊式生產,打造一種以非生產性功能為核心的休閑綜合體(如定制酒莊)模式,以酒為媒,以產業園區或酒莊的名義,將生態休閑、文化創意、房地產、現代辦公、會議會展、旅游度假等非典型產業整合進來,走精細化、圈層化、個性化、體驗化的發展道路,形成一個龐大而統合的生態化、休閑化、平臺化空間聚集化效應。
中國酒行業如何加速社會化的信心重建,酒文化旅游如何釋放出正能量,轉化為生產力,我們認為,必須站在企業運營的角度,將文化體驗設計深度植入到企業環境提升、產品包裝、品牌重塑、營銷創新與消費者溝通等一系列企業經營活動當中。
酒文化打造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大越好。企業搞酒文化旅游的最終目的就不是為了接待多少游客,而是服務于企業內部接待、行業交流、品牌營銷宣傳和消費者教育,同時也不要形成太大的企業負擔。
四、專業表達
酒文化旅游體驗設計無疑是一項跨界性的專業活,它涉及酒工業、心理學、建筑景觀、體驗經濟、旅游等各個學科領域的專業人才配合,如果沒有非常專業的基本功底是沒有辦法做好的。
這里所謂專業表達,絕對不只是構思巧妙、圖畫得漂亮和空間設計合理那么簡單,還涉及到思維上、態度上和業務能力上的專業度。試想,如果一個設計師連酒文化的行業特征、企業需求和項目要求都沒有搞清楚,構思再妙、畫圖再好,又何談專業性。
我們做酒文化旅游體驗設計時,首要考慮的問題還不是體驗設計本身,而是主要抓住三個方面(素材、載體、互動)的研究:一是從產區(文化)到園區,如何將地域豐富的自然資源、歷史文化及其他資源要素融入到廠區的環境景觀塑造當中;二是從時間(故事)到空間,如何將企業相關的工藝傳承、商業傳奇、人物故事和非遺文化等時間沉淀下來的東西,轉化為一種空間表達;三是從環境景觀到游客參與,認真去考慮細分人群的體驗特征與行為習慣,讓靜止的東西互動起來,增強品牌互動設計,增加品牌記憶點。
未來的酒文化旅游體驗設計,肯定再不能象以前那樣大而化之,必須先要洞察產業,熟悉行業,深入企業,才說得上專業層面的事。解決了上述問題,項目如何定位、空間如何布局、線路如何設計、景觀如何打造、體驗如何互動,消費如何設置,設施如何配套等體驗設計本身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