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此次成都糖酒會的品牌活動,不少行業內專家在“首屆瓦倫丁德國啤酒論壇”上非常看好目前進口啤酒市場。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會長邊振海認為,中國既是啤酒消費大國,也是生產大國。在消費總體擴展,同時又不斷轉型升級這一背景下,進口啤酒有了越來越大的提升和擴大的空間,“中國啤酒的進口當中,來自德國的啤酒就占據了超過三分之一。”
在中國副食流通協會會長何繼紅看來,進口啤酒由于品質的獨特性和市場稀缺性,所以利潤率相對較高,產品本身具有較高價值,“廣大流通商迫切需要改變產品結構,而進口啤酒恰恰能夠帶來這種滿足的機會。”
在東吳證券就業分析師馬浩博看來,進口葡萄酒確實面臨更大的機遇。目前,中國的葡萄酒零售市場價值約為780億元,進口葡萄酒占三分之一左右。受主流消費者轉變、海外直采比重增加和“零關稅”政策等因素影響,進口酒正在快速蠶食國產酒的市場份額,擠壓國產酒的利潤空間。隨著國內葡萄酒巨頭對海外酒莊的并購整合,進口酒的規模會進一步提升。部分參會的葡萄酒經銷商也向記者表示,進口葡萄酒2015年增幅普遍在20%以上,今年預計還將繼續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進口葡萄酒市場復蘇跡象非常明顯,進口總量躥升,相反進口成本也出現了下降。據中國海關數據最新統計,2015年我國進口葡萄酒總量達5.5億升,同比增長了44.2%;進口額為20億美元,同比增長34%。進口均價3.67美元/升,同比下降了7.3%。自2014年以來,我國進口葡萄酒均價連續兩年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從側面反映出國內對大眾葡萄酒消費市場的需求明顯。法國、智利、西班牙、澳大利亞、意大利的進口總量分別排在前五位。
背后潛伏投資機會
事實上,目前包括中糧、樂視網、張裕、莫高股份等眾多公司都在紛紛加速布局葡萄酒產業,意圖分得其中的市場份額。3月22日,樂視生態旗下網酒網在成都舉辦2016年戰略發布會。樂視控股副董事長、網酒網CEO李銳向外界公布“酒生活生態世界”戰略,以及“內容+產品+服務+平臺”四層生態架構的重大業務布局,其中針對葡萄酒更是拋出了驚人的“負利時代”。
在李銳看來,中國葡萄酒消費市場亟需一場史無前例的變革,網酒網正準備以生態模式入侵酒行業腹地,開啟葡萄酒“負利時代”。所謂“負利”是把樂視“低于量產成本定價”的生態補貼模式拿到酒行業,去渠道溢價、去品牌溢價,打破行業底價,用生態補貼吸納用戶,再以多元化的生態服務提升用戶粘性,最終轉化為忠實用戶。
而作為傳統葡萄酒龍頭的張裕則繼續鞏固其目前在市場的獨有優勢。目前張裕累計銷量已突破4.3億瓶,已出口到歐美亞等28個國家。事實上,張裕去年就加大了海外市場的并購動作。去年11月,張裕收購了法國蜜合花90%股權,標的是從事波爾多高級葡萄酒制造的民事農業公司,現有占地55公頃的土地和葡萄園。隨即張裕在之后的新品發布會上推出了愛歐公爵產品、紛賦酒莊產品等多個中高端品牌。煙臺張裕先鋒國際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國利對記者表示,今年1月、2月以來,他管理的張裕葡萄酒產品的銷售額已經翻了一番。
事實上,葡萄酒市場發展也催生了下游的行業發展機會。星河灣酒業此前就與張裕達成合作,欲開放各自的渠道資源,推出私家酒窖的運作模式。星河灣酒業市場部經理陳波告訴記者,“我們所針對的目標群體為高端社區,主要是為了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增值服務。許多一線城市的中產人群追求一種品質生活,對類似私人酒窖是有很大的需求量。”根據陳波估算,目前在一線城市的私家酒窖業務,每年能帶來2000萬元至3000萬元的銷售額。
面對葡萄酒市場的爆發性增長,其行業仍然面臨著結構重構的問題。根據2015年釀酒行業發展情況數據,2015年全國葡萄酒產量與2014相比大體持平,略有輕微下浮,不過葡萄酒銷售勢頭不錯,2015年銷售收入比2014年增長約10%。但由于進口葡萄酒帶來的沖擊,國產葡萄酒板塊將面臨較大壓力。目前過去通過酒窖和連鎖專賣來拓展的模式面臨創新,需要引入互聯網、社群、O2O等更多新鮮模式。
不過種種跡象表明,葡萄酒市場的興起或將為投資者帶來更多投資機會。事實上,由于此前在糖酒會的驚艷亮相,以“RIO”為代表的預調雞尾酒風靡了整個酒業市場。其中收購巴克斯酒業的百潤股份就在A股市場十足“高調”了一把。在去年A股的那波牛市階段,百潤股份的股價一度從20元暴漲至90.5元。今年3月23日,麗鵬股份高調推出“二維碼瓶蓋”,宣稱將共同搭建聯結整個酒行業的“酒聯網”,為行業尋找更大的發展空間。而從3月17日開始,麗鵬股份的股價出現“7連陽”,區間漲幅達到了1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