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供應以求拉升品牌,漲價!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在2007~2016的十年時間里,白酒行業產能雖然保持增長,但增速明顯逐年放緩,其中,2011年達到增速最高點,2014年則出現底點,也就是說,行業自從2011以后,產能已得到極大縮減,2016年的產能增速僅在3.2%左右。
可以這么理解,經過四年的深度調整,白酒行業已經出現“大復蘇”跡象,但由于整個行業近年來控制產能,所以產銷之間有一定缺口,不能完全滿足市場強勢復蘇的剛性需求,所以漲價就水到渠成、自然而言了。
另外,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等主流酒企在過年的兩三年里已通過去庫存、控量保價等措施,以市場供求關系取代了以往廠家主導產品的價格體系,管控效果很明顯。
這也讓行業普遍認識到,控制投放——拉升價格——提振品牌,這個邏輯是非常實用與有效的,而且這種舉措一舉多得,既實現了漲價目的,提升了品牌形象,又提振了消費信心,這也是導致高端白酒近來漲價的一大主要原因。
系列政令致使成本上漲,漲價!
以上三點更多的是主觀原因,而就客觀方面來說,白酒的集體漲價與酒企綜合運營成本的大幅攀升、產品生產成本的進一步增加不無關系。
1、國家公布“限載令”,所有原材料上漲達15%!
2、國家稅務“營改增”,原來合理避稅己非法,正規企業不得不將稅收加入成本,營業稅3%上調至17%!
3、所有物價上漲,人工成本必將上調,否則工費不夠生活費,預計上漲10%!
4、環保核查嚴,紙箱已上漲80%!
5、2017年后,個人銀行卡分類,個人所得稅也將調控!
這些舉措必然導致生產白酒所必須依賴的紙箱、瓶蓋、包材、玻璃等原材料的成本漲價,相應的人工成本上漲,就光瓶酒而言到了“不漲不行”的地步,其他白酒也是為了保持相應利潤空間,漲價也是“勢在必行”。
無論是出于主觀還是客觀、出于主動還是被動,以上四點,足以驅使更多白酒品牌在2017年將前赴后繼地踏上漲價之路,從而帶動2017年白酒行業“漲下去”!根據專業人士分析,2017年,酒水價格上漲空間在20%以上!
這里不得不提的是,盡管漲價非所愿,但只要于酒企、經銷商而言取得了合理利潤、賺到了錢,于消費者而言,喝到了品質、感受到了價值,于整個行業而言,能夠合理、穩健、可持續地發展下去,那么漲價也就無可厚非,也就不難理解。
正如招商證券食品飲料行業高級分析師楊勇勝所說,其實這一輪白酒的復蘇使得整個需求結構更加健康,整個大眾的需求更加持續,這也會使白酒行業在未來的發展,可能時間會更久、更穩健。這也是我們看好未來整個白酒行業非常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