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是中國進口酒熱潮的發源地!2018年廣東葡萄酒市場銷售總額(包括國產酒和進口酒)達到106億元,是名副其實的百億市場。而廣東酒商的數量也相當驚人,正式注冊的葡萄酒商將近一千家。近日,2019廣東酒業大會在河源召開,發布了相關數據?梢哉f,廣東是中國葡萄酒市場的晴雨表,代表著行業最前沿的業態!
1、106億!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廣東市場
數據顯示,2018年廣東省酒類銷售總額約586億元(以出廠價計算)。其中高價位酒類產品(600元以上)約占20%,全年銷售同比下降1.34%;中價位酒類產品(100~600元)約占30%,全年銷售同比增長3.16%;低價位酒類產品(100元以下)約占50%,全年銷售同比下降5.41%。其中,國產白酒銷售總額235億元,啤酒銷售總額156億元,進口烈性酒89億元,進口及國產葡萄酒106億元。
廣東省酒協秘書長彭洪介紹說,廣東酒類已經形成四大板塊,白酒、啤酒、進口烈性酒和葡萄酒,總體有近千億的市場規模。其中葡萄酒和進口酒銷售額超過百億,如果加上進口烈性酒,有近200億的市場規模。整體來看,廣東葡萄酒市場趨向均衡,雖然四大板塊有升有降,但總體上保持穩定。
作為主銷區市場,廣東始終在引領進口酒發展的風潮,近些年,源自于葡萄酒產業板塊的變化,也在影響著廣東市場,尤其是廣東進口酒運營商的模式選擇。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2、五大階段,廣東始終站在進口酒的潮頭
廣東葡萄酒市場的發展與行業密不可分。整體來看,可以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6年到1999年。1996年是中國九五規劃的第一年,也是中國經濟軟著陸的第一年,各個產業板塊受益于大環境,呈現出爆發式增長,葡萄酒也是如此。到1999年底,國產葡萄酒市場格局逐漸成型。廣東在這個階段中發揮了市場主導作用,尤其是長城,也出現了像龍程、大水等一批規模葡萄酒商。
第二個階段:2000年到2004年。進口酒嘗試性進入,國產葡萄酒進行普及化教育和引導,屬于比較初級階段。這個過程中,廣東開始出現進口酒的專門運營商,并且借助專賣連鎖模式,落戶中國,最典型的代表是富隆、駿德等。
第三個階段:2005年到2009年。中國高端進口酒的爆發期,尤其是法國名莊。這和當時大環境也有關系,2005年葡萄酒進口關稅降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加上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受到整個國際社會的關注。廣東市場最典型的特點有兩個:一個是大批進口酒貿易商涌現,營造了氛圍;另一個是出現了很多專業進口酒運營商,開始品牌化運作。
第四個階段,2009年到2012年。進口酒發展受阻,從爆發式增長,回歸到一個相對遲滯的階段,進口酒的渠道壓貨是最大問題,而限制三公消費也“叫停”了高端酒的瘋狂增長。但進口酒運作的各種形態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整個行業都在進行模式創新。而廣東市場這個階段最典型的特點就是模式輸出,借助先行一步的優勢,廣東酒商把自己的模式向內地輸出,除了招商,更主要的是開創了很多合作模式。
第五個階段,2013年至今。進口酒在經過了自我調整后,重回正增長,而且這種增長不再是以前粗獷的爆發式增長,而是更加注重市場內涵。廣東市場也在調整,呈現出理性化、多元化和品牌化的特點。
3、昔日“排頭兵”,面臨新轉型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廣東市場始終起到“排頭兵”的作用,只要是競爭市場,就需要引領者,廣東市場在中國葡萄酒大的消費市場沒有走向真正成熟之前,這種作用還會凸顯。但從當前情況來看,廣東市場的消費力、消費慣性、消費意愿和消費額依然是最大的。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體現在運營商層面。因為地緣優勢,廣東酒商的市場敏感性很強,所以他們能引領風潮。但從其類型來看,主要是渠道推動,缺乏長遠的規劃,有些甚至只是為了賺快錢。
深圳智德營銷策劃公司總經理王德惠認為:這涉及到廣東市場的商業文化特點,現在廣東酒商都面臨轉型問題,一方面更專業,另一方面要懂品牌,還有就是適應全新的數字化特點,這些都是基于消費需求分化和市場的新特性。
彭洪也認為廣東酒商未來的重點是轉型,從傳統型酒商向數字化管理型、服務平臺型和股東經營型轉變,這三種形態將會是未來廣東酒商的主流特點。數字化管理型就是依托大數據的分析判斷,調動線上和線下資源,尋求集約型增長;服務平臺型就是通過構建大平臺,強調體驗式消費,以服務作為競爭的核心,實現軟增長;股東經營型則是一種全新的公司體制的嘗試,目前在廣東非常引人關注。
如果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廣東葡萄酒,無疑是引領行業風潮。而當葡萄酒的普及程度加強,逐漸成為餐桌上繼白酒之后的“第二支酒”,廣東葡萄酒的發展就需要更強的目的性和規劃性,尤其是酒商,需要審視自身資源,尋找長遠發展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