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景芝、花冠、古貝春、溫和、百脈泉等酒業先后“總動員”并相繼發布新戰略規劃。沖刺業績、戰略調整、市場再滲透……一片火熱氛圍中,山東“優等生”似乎已經為魯酒振興張弓搭箭。
而就在同一時期,快訊君注意到,江蘇酒協“官宣”后來居上:江蘇省32家白酒企業2018年完成總產量69.19萬千升,產量超過山東省在全國排名第二,僅次于龍頭四川。
一方面,對于魯酒來說蘇酒完全就是隔壁“別人家的孩子”受到各種擊節贊嘆;另一方面,整體產能下降、外來名酒胃口加大讓魯酒未來更增添撲朔迷離。品牌同質化嚴重、各自占地為王、缺乏全國化品牌……在景芝、花冠等以“振興魯酒”為己任的魯酒中堅力量拿出“領頭羊”姿態之后,2019年魯酒市場又將如何作為?
1、“突圍戰”打響,景芝、花冠、溫和等優等生已出發
景芝在過去一年內一系列動作都透露出其在振興魯酒道路上身先士卒的決心。
聯姻今世緣、布局雙品牌、廠商同頻共振……景芝顯然不滿足于稱王山東的狀態。“新五年”規劃的發布,景芝帶頭奏響了“魯酒振興”的戰歌,未來景芝將立足深耕市場、強化市場管控,培育消費者為核心、做大做強白酒產業,全力構建文化景芝、品質景芝和智慧景芝“三大動力”,打響產品、渠道、品牌升級戰。值得一提的是,在今世緣的綜合賦能下,景芝的戰略落地顯然更值得業內期待。
有趣的是,花冠集團總經理馮震在近期也表示,下一步花冠要致力于夯實省內龍頭企業地位、打造具有全國競爭力的新名酒、建設全國行業知名品牌。具體來看,花冠將2019年定位于數字化生存元年和新營銷元年,對外,重點集成廠商、渠道及消費層面的網絡構建;對內,堅持根據地思維、堅持風險控制思維、堅持攻堅戰思維;同時,要做大高端產品、主推大師級綿柔、魯雅香等品牌。
此外,花冠集團董事長劉念波更是提出“山東應盡快建設中國白酒低度濃香產區”,以提升魯酒價值內涵,打造具有全國競爭力的“新名酒”。
百脈泉則以“雙壹號”戰略擬加速彎道超車。近期百脈泉召開大會透露,春節期間百脈泉銷售收入和收款數額再創歷史新高,已經為實現“首季開門紅”的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在臨沂,強勢擠壓蘭陵的溫和在開年之際便打響“人才戰”,溫和酒業將引進人才作為首要任務,盤活整合現有團隊與資源,實現從區域酒廠到區域大數據運營平臺的轉型,為拓展市場添足動力。
當省酒突圍已成行業新常態,“魯酒振興”旋律下的唱響同一首歌的的山東酒企在過去一年均拿出實際行動。邁入2019,魯酒版塊的優等生也正拿出誠意滿滿的態度,而眼下“突圍戰”的錘煉,無疑使得魯酒市場風起云涌。
2、被蘇酒超過的魯酒,緣何危機暗藏?
無論是蘇酒“近攻”策略下的跑馬圈地,還是蹉跎于山頭林立無暇外顧,以及產量被蘇酒后來居上,種種跡象表明魯酒似乎已經處于危機高懸的地步。
一直以來,山東是白酒生產和消費大省,九十年代的山東更是中國白酒的“暴風眼”。在之后的時間里,行業整體下滑進入調整期,山東白酒市場也隨之波動,經歷了難以消融的寒冰期。隨后,魯酒市場的格局開始變得清晰。全國化名酒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郎酒、劍南春、汾酒等在山東賺了個盆滿缽滿,而反觀本地企業,品牌漫山遍野卻呈現同質、分散、擁擠、碎片化狀態。
“山東品牌其實不弱,也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一位山東資深經銷商告訴快訊君,目前山東品牌衰落關鍵在于酒企營銷模式、服務體系、眼界與格局上的局限性。
“再加之一線名酒降維打擊,短時期之內本土品牌要想起勢的確很難。”他坦陳到。
根據快訊君從多位經銷商處獲得的信息反饋,如今山東一些本地品牌目前仍然存在戰略搖擺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首先在品牌定位上。在核心單品上,在根據消費市場進行產品開發、形象打造、市場推廣方面都缺乏堅持,造成產品線混亂,沒有形成市場主導產品。
營銷模式和市場管控方面。營銷模式上,沒有形成良好的廠商一體化模式,很多酒企將本地營銷模式直接復制到外地市場;市場管控上,資源配置不匹配、缺乏監管力度、市場亂價竄貨現象嚴重。
人才機制方面。一些本地品牌依賴于本地人才。在人員架構上,銷售隊伍老化、缺乏新鮮血液的輸入、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不堅定也左右著企業的發展前景。
服務體系方面。缺乏培養專業的經銷商的意識,在后勤保障體系、財務、費用核銷機制、以及市場跟蹤都存在局限,導致企業頂層設計跟不上市場變化速度。
隨著名酒擠壓下馬太效應的不斷凸顯,大部分魯酒品牌既要面臨外部品牌的強勢擠壓,還得處理好省內的歷史遺留問題,對于本地品牌來說,進行戰略調整來加速突圍勢在必行。
3、“百香爭艷”,“個性化”能否成為魯酒利器?
當香型品類細分的戰火燒到山東,魯酒企業選擇以山東市場濃厚的低度濃香和芝麻香氛圍,結合自身基礎和優勢,開始走上“個性化香型”道路。
近兩年,山東出現了芝香、魯雅香、泉香、國(井)香、魯原香、瑯琊香、馥合香、荷香、楊湖香、黑糧秘香、馬場香、溫和香等諸多獨特香型,以個性化香型為基礎的新品也被酒企寄予厚望,成為省內博弈“殺手锏”。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景芝以一品景芝·芝香、花冠以魯雅香沖刺高端,實施品牌共振,其成績有目共睹;瑯琊臺獨創的瑯琊香型酒在青島市場一樣有著不俗的表現。但現實是,濃香執掌天下,醬香熱潮一波高過一波,清香復興使得行業邁入“三香分天下”時代。隨著三香領頭酒企加速渠道下沉,區域品牌的地盤岌岌可危。
因此,這一輪的魯酒香型百花齊放同樣也需要反思:短時間內集中爆發的香型創新,是白酒香型品類的蝶變還是僅僅是“個性化”的短暫追求?
“單純站在營銷的功利層面,為了創造香型而創造香型,實質上白酒品質并無多大提升,本身風格并無太大創新性。從整體上來看,魯酒整體,還應切實在各自酒體風格創新、酒水質量提升上,做好內功。”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專家表示,僅憑香型“差異化”,無法形成魯酒深入人心的特色,品質、口感、包裝、營銷缺一不可,如此才能全力打造魯酒“個性化”香型白酒金字招牌。
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加之山東省政府對于“雙百億”規模企業的計劃,魯酒已經進入新時代。此輪“魯酒振興”首先要實現內部品牌的加速競爭,同時酒業“競合”的大幕已經拉開,此前“小散亂”的局面勢必將被終結。轉變思維、積蓄自身實力,開拓新市場、擴大消費基礎……這一輪的角逐戰下,山東酒業面臨的將是一場“生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