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2017年12月劍南春“一帶一路”指數(BRI)發布,劍南春作為該指數的冠名機構,再次彰顯自身的國際范兒。而在此前的2月15日,正值傳統新春佳節之際,五糧液登陸美國紐約時代廣場,與全球華人同慶春節。
在白酒行業當中,不僅僅是劍南春、五糧液,眾多其他名酒,如茅臺、洋河、瀘州老窖等都在進行國際化,在國際上頻頻亮相,將中國文化和白酒展現給國際友人,傳遞給全世界。那么,國際化究竟有何魅力,使得白酒企業不惜花費巨資也要在國際上有所動作,消費培育階段白酒國際化該如何深化進行?
八仙過海,酒企國際化各顯神通
白酒與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等并稱世界六大蒸餾酒,就今年2月在倫敦發布的“2018世界最具價值品牌500強”排行榜而言,以茅臺、五糧液、洋河為代表的中國白酒已經具備比肩威士忌等世界名酒的價值基因。然而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白酒商品累計出口總額4.69億美元,占全球白酒銷售收入的0.5%;累計出口白酒數量1.61萬千升,占全球白酒總產量的0.12%,可以說白酒銷量幾乎全在國內。
由此可見,白酒國際化的成果并不十分明顯,或者說還有這巨大的提升空間。就在近幾年,名酒企業紛紛走出去,特別是“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更多的白酒企業都向著國際化進發。
'
'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各大名酒企業在國際化的進程當中,最為常用的方法有三種。其一,是借助其他平臺進行亮相,如劍南春熱衷的冠名活動;其二是酒企聯合其他方面共同舉辦活動,如瀘州老窖“讓世界品味中國”系列活動;其三就是建立分公司,強化和完善在當地的營銷網絡。
任重道遠:酒企國際化尚處消費培育階段
這兩年來,不僅僅是名優白酒企業在布局國際化,很多的中型白酒企業也在進行國際化的準備,或者已經有了相應的動作?梢哉f“國際化”已經成了白酒行業的一大熱點與特點。但是通過上文的總結可以看出,不管是贊助活動、企業自身舉辦活動還是在外設立分公司,這些都需要高額的投入。
一酒企人士曾表示,在國外舉辦一場大型活動花費十分巨大。因為是國際化,要有時尚感,因此在場地、人員、餐食、酒水、布景等方面都有著細致的要求,往往一場活動下來動輒數百萬。
同時,海關總署信息中心大數據應用與產品創新部總監黃勝輝曾表示,我國是世界蒸餾酒第一大生產和消費國,但在國際市場上占有壟斷地位的還是歐洲烈性酒,中國白酒的市場份額還非常有限。
此外,有業內人士分析,國內一線酒企國際化外拓看起來很熱鬧,但實際上,中國白酒的國際化還是一直依賴海外華人社群展開。由于產品食品標準、飲用習慣、文化習俗等阻力,中國白酒并沒有進入世界主流烈酒的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