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國酒業市場的集中化程度進一步加強,一方面,以茅臺為龍頭的一線名酒集中化復蘇,一方面,大部分企業還在調整,還在徘徊。
幾年前,行業遇冷之時,很多專家預判,未來5個億以下的中小型企業會出現大量的關停并轉,但筆者的觀點與他們不同。
2017年年中,筆者提出:“未來的坍塌對象可能不是中小型企業,而是30億~50億的強勢省級白酒企業”。
為什么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1~10月份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的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6622.9萬千升,同比增長3.29%。其中,白酒行業2017年1月~11月,全國規模以上企業釀酒總產量1114.97萬千升,同比增長6.33%,累計完成的銷售規模為5189.15億元,與2016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3.48%,累計實現利潤總額897.75億元,與2016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3.53%。
我們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到,很多省級白酒企業的同比增速、利潤增速在10%以內,遠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甚至有些企業出現了負增長,比如金種子酒等。
這預示著什么呢?
增速分化加速名酒效應,這輪復蘇更多的是名酒帶動,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確實還在徘徊,為什么被淘汰的對象可能是30億~50億的省級白酒企業呢?這些省級白酒為什么會出現搖擺、甚至坍塌、降級,降為區域性白酒?
省酒坍塌的背后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與消費者迭代有關。在大快消板塊,娃哈哈產品銷量急劇下滑,統一方便面,南方黑芝麻糊、維維豆奶老化現象,我們可以看到巨頭們在坍塌、降維、徘徊。這是由快消行業的消費升級所造成的,他們的主要消費力量更加年輕:95后、00后,甚至05后。
在酒業,我們看到這輪消費者迭代,80后正式登上歷史舞臺,90后已經奔三了,95后也在崛起。消費者迭代,新中產崛起帶來消費升級。商務價格帶升級,商務價格帶從80元~200元升級到200元~400元,其面臨的消費群體大部分是60后、70后到80后。如果省級白酒沒有滿足消費者升級,被消費者迭代,肯定會出現坍塌或降維。
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省級白酒出現徘徊現象,比方說,在湖北、河北、安徽、甘肅等地都出現了不同的省級白酒的銷售額幾年來一直沒有突破30億,50億,20億的情況。這時,企業如果繼續徘徊,搖擺下去,就會坍塌甚至降維成區域白酒。
省酒發展的三個天花板
省酒的天花板主要呈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 價位天花板。200~400元將成為省酒本輪向上突破的天花板。因為目前省級白酒“腰部”大,且在100~200元之間。這一輪商務升級使價格段上升到200~400元,但這個價格不是純次高端,而是商務升級后的未來主流價格段。如果省酒達不到200~400元,特別是在調整期,沒在200~400元之間進行培育和發力,產品價格一直維持在80~200元之間,那會表現出增長乏力。如果現在開始重新培育的話,你可能比同等級別的省酒或全國名酒慢半拍。為什么這次瀘州老窖的表現非常出色?因為2012年調整期之后,瀘州老窖更多的是在調整國窖1573的渠道結構、終端結構、消費結構,調整特曲、窖齡這些中高端的產品結構。而很多省級白酒是在保住銷量,在維持80~200元之間的腰部價格帶的產品,沒有看到未來的消費升級。經過5年的調整期,新中產崛起,80后崛起,需要企業為進一步升級做好準備,沒有做好準備的企業便出現了疲態,這種疲態其實是價位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