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酒類市場上除了常見的白酒、紅酒、啤酒外,一些有著養生、保健功效的酒類產品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備受中老年人群關注。早在大約20年前,有專家提出功能酒的概念,并預見了其未來的美好前景。那么,在當下,大健康產業為功能酒帶來了機遇還是挑戰?企業在研發功能酒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與企業負責人。
年均增速超20%
“功能酒不是某種特定產品的名稱,而是指酒之功能,是對以酒為基礎的這一類產品的綜合描述。功能酒是我國獨特的養生文化和底蘊深厚的酒文化相融的產物。”功能酒概念的提出者、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張五九介紹說,從養生意義上來說,普通的白酒、啤酒、果露酒、黃酒都是早期的功能酒;帶有“健”字號認可的保健酒和帶有“藥”字號認證的藥酒被稱為第二代功能酒;近年來,市場上出現的一些具有健康養生功效的養生酒和飲料酒則是第三代功能酒。功能酒的產生徹底改變了人們關于酒只是嗜好品、無任何營養的觀點。他表示,中國滋補保健酒今后應有更大的發展,因為它符合國家關于產業結構調整的總體方向。
據非官方統計,目前全國共有5000多家企業研發功能酒。同時,每年還新增200多家企業涉足此行業,包括一些著名的白酒企業,如瀘州老窖、洋河、五糧液、茅臺、汾酒等。這些白酒企業已推出各類滋補大曲等十余個系列的養生酒品。據統計,不包括果露酒在內的功能酒類企業年平均產值已達130億元,年增長幅度為30%,但是市場份額僅占白酒的3%。2015年,我國具有規模的保健酒企業共有196家,保健酒領域累計銷售額328.72億元,比上一年同比增加了18.37%, 96%以上的企業都是盈利的。
白酒行業專家指出,功能酒是中國白酒正確科學的發展方向,它給予了中國白酒一個嶄新的概念,那就是健康、養生、保健。“我國功能酒的亮點在于近年來整體市場的高成長性。與白酒、紅酒、啤酒類細分市場近年來的疲軟不同,國內功能酒的年平均增速超過20%,兩者形成鮮明的對比。”內蒙古鴻茅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萬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高增長態勢仍將持續
古往今來,從王侯將相到黎民百姓,中國人一直傳承著無酒不足以訴衷腸的酒文化。“進入新時代,中國傳統酒文化也面臨著傳承與發展的新契機,健康飲酒成為現今酒類消費新熱點。在盡情享受飲酒樂趣的同時還能強身健體,一舉兩得,功能型白酒使之成為可能。”張五九表示,隨著大健康時代的來臨,追求健康的方式也變得多樣化,功能酒會逐漸成為具備養生功能的日常消費品,逐步融入人們的生活。人們的飲酒習慣由單純的助興、交流感情轉為追求養生、保健和健康。功能酒必將得到快速發展。
2016年,國務院接連出臺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同年,全國人大制定并通過了《中醫藥法》,并將于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治未病”的概念直接出現在國家綱要性文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