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近,酒業市場又將迎來旺季,但市場上的假貨也蠢蠢欲動。白酒行業的高利潤誘使無良商家鋌而走險,經銷商與廠家深知假酒之禍的危害,但在打擊假酒方面卻顯得有心無力,對于酒企來說打擊假酒的難度與開拓市場的難度相差無幾。無論是假貨還是真貨都需要流通,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酒企的流通渠道建設更加扁平化、立體化,從線上到線下,從專柜到商超,市場監管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近日一則題為網店賣假五糧液被淘寶追打的新聞引起了公眾熱議。1月16日該案在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進行二審宣判。法院認定,淘寶電商許某售假行為違反 《淘寶平臺服務協議》,不能以已經賠償五糧液集團為由而降低對淘寶的賠償,判決其賠償浙江淘寶網絡有限公司損失及合理支出共計4.3萬元,該判決為終審判決。淘寶這種讓售假者疼的做法也引來消費者一陣好評。筆者認為淘寶的這種做法既亮明態度又為市場監管方樹立了榜樣。銷售平臺的事故追責行為加大商家的售假成本,對于規范商家行為有一定的幫助。
消費者揭露假貨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去年一則打假人士購假酒索賠的新聞卻引人關注,公眾對打假人士的購酒動機產生質疑。人們在討論打假行為的社會屬性時也不能忽略維權打假是消費者維權的合法行為。誠然,職業打假人的動機并不單純,但其對維護市場秩序還是有益的。如何規避動機不純的職業打假應該與整治假貨應該作整體考慮。筆者認為,強化渠道監管力度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流通管理者嚴格的政策比消費者的個人打假會更具威力。就像淘寶此次的時候追責,在亮明監管者底線的同時也給經營者劃定紅線。
電商平臺與專業經銷商能夠通過正規的供貨渠道與嚴格的供應政策約束經銷商的行為,對于那些個體經營小商家又該如何監管約束呢?筆者認為監管要從產品入手,商家要建立完善的產品信息記錄,在消費者購買時要提供對應的產品信息,證實產品的真實性與可靠性。企業在供貨端也要清楚記錄產品流向,通過二維碼等技術手段,為白酒產品打造專屬的身份標簽。讓產品到商家、消費者手中有跡可循,有跡可查。我們懷疑職業打假人的打假動機,但對于打假我們也希望更多的消費者、打假人士參與,假酒之禍作為酒業市場的難言之痛,解決它需要下大力氣,要讓售假商家疼,打假也需要讓更多的售假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