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的最后半個月,五糧液和茅臺這兩大白酒龍頭,終于一前一后表明態度,亮出了各自將堅守的價格底線,讓此前一直“跌跌不休”的名酒價格,在新年來臨前有了一席落腳之地,也讓視二者為價格標桿的其他兄弟酒企能稍作喘息。
盡管仍有業內人士對茅臺和五糧液能否挺得住價格表示觀望或懷疑,但筆者認為,兩大一線名酒在此時共同公開提出穩價,是符合市場規律的理性選擇,對白酒行業后市回暖也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應當看到,這次兩大一線名酒公開挺價后,并沒有像往常一樣遭受到太多輿論口舌,反而收獲了諸多認同。
就在五糧液宣布“控量穩價”政策后一周的第一個交易日,五糧液股價大漲6.39%。
茅臺和五糧液的一批價也在各自公布挺價政策后應聲上漲。
此外,包括光大證券、平安證券、中信建投等多個證券公司,也都因“挺價”利好對2015年五糧液和茅臺走勢給予了正面預期。
中信建投還預測,春節前茅臺、五糧液的終端價將會保持穩定,并隨著消費旺季的來臨,對二三線白酒產生極大利好,也會刺激瀘州老窖、汾酒、古井、洋河等中高端白酒銷售。
來自于市場和股市的諸多積極反應似乎說明,高端名酒從2012年下半年進入調整以來,在經歷了兩年多的降價沉淀后,正漸漸抵達平穩或小幅回文章來源華夏酒報升的臨界點。當然,調整仍在持續,但接下來的行業調整或許不僅僅是在價格上集中反映。
也正因為如此,筆者才大膽斷言,一線名酒在此時提出穩價是順應市場規律之舉。倘若還沒有將價格泡沫擠出就急于穩價,多半是穩不住,還會招來外界一片口誅筆伐,但如果已到合理價位,仍任由價格無底線下降,同樣是對市場規律的破壞,既不利于市場秩序的穩定,還可能會引發整個行業價值崩盤。
誠如茅臺集團總經理劉自力所言,價格體系在整個營銷戰略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是綜合考慮產銷、盈虧、供求、品牌和市場規律等各種因素而形成的核心策略。
“放開價格完全由市場來決定”的觀點從理論上講沒錯,長期來看市場這只無形的手也將發揮決定性作用,但市場同樣需要管理,需要策略,需要風險控制。如果完全自由,市場競爭呈現無序狀態,市場價格的預期就會永不滿足,什么價格是商品價值的底線,便無法把握。
如今,回過頭看2014年的白酒行業,降價在客觀上促進了白酒企業更加適應市場,更好地滿足了大眾消費的部分需求,為白酒行業尋找到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從某種意義上說,降價也是一種策略,是為了給行業創建一個更有利的發展格局。
白酒企業切忌陷入到盲目降價的無底洞中難以抽身,不能因為降價就拉低消費者對名酒價值的認知,更不能因此降低對白酒市場前景的預期。
由此來看,順勢降價是先見,而適時穩價則是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