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是有得有失,十一假期雖然享受了美酒美食,但卻失去了高速路上堵車的煩惱,唉!”——好了,文章開頭第一句裝逼完畢,開始今天的正文。
文/酒評君 酒評網主編 資深酒評人(微信號:9919385)
秋風漸涼,又到了吃大閘蟹的季節。如果說到吃,最風雅、最講究的莫過于吃蟹。且不論歷史上關于吃蟹的詩句、著述早已汗牛充棟,單單是為吃蟹專門打造一套工具就已經算作“食界奇觀”了,這在中國的美食中恐怕也是絕無僅有。據說用于墊、敲、劈、叉、剪、夾、剔、盛的吃蟹神器“蟹八件”早在明朝的時候就已經被吃貨們發明出來了。
在吃貨看來,一只肥美的大閘蟹,可以讓整個秋天都變得鮮甜而肥美,不少吃貨,甚至把吃蟹品酒作為秋天最隆重的事。清代文學家李漁曾自稱“蟹奴”,他深諳蟹中滋味,對大閘蟹也有過這樣一段品評:“蟹之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極,更無一物可以上之。”
黃滿膏肥的大閘蟹時刻撩動吃貨蠢蠢欲動的心
關于大閘蟹的吃法,深諳東方美食哲學的中國人早就做過系統的研究。無論是古人的洗手蟹、蟹釀橙還是今人的豉汁蟹、香辣蟹都將一只大閘蟹的美味潛力發揮到了極致。然而最簡單也最正宗的做法應該是“清蒸”,這種做法最大限度地保留大閘蟹的原汁原味,充分體現了對一只品質絕佳大閘蟹最大的尊重。蟹鉗甜潤,蟹身鮮美,蟹黃香糯,即使不加任何調料,一只蟹本身就是一道富于變化的大菜,呈現出了蟹味兒的“本真”。
然而吃蟹最美好的體驗絕不僅僅在于蟹之美味,更在于吃蟹的過程。可一個人獨吃,這樣沒人跟你爭吃,大可以慢悠悠地嘗,一直連那蟹鉗中的汁水都給吸出來為止;也可以邀請兩三個好友,圍上一小桌,一邊品蟹,一邊把酒言歡。吃蟹不似吃肉,最忌人多嘴雜,那樣就不是品蟹,而是大口大口地嚼蟹了。
說起把酒言歡,一杯好酒對蟹來說算是天然的伴侶了。大閘蟹性寒,吃蟹時佐以美酒,不但能夠活血驅寒,減輕或消除吃蟹后的不適感,還能祛除蟹的腥味,增加蟹在口中的鮮美感覺。這體現了國人對食材特性的高超把握,總能在健康和美味之間找到微妙而且完美的平衡。
金蟹黃酒,成就了文人風雅
黃酒佐蟹,可真真算是絕配。雖然曾經在中國歷史上風光無兩的黃酒如今落得一個尷尬的地位,似乎只有人們在吃蟹的時候才會想起,但“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的境界,卻成為吃貨們畢生追求的理想。
黃酒溫厚,余味悠長,除了能夠完美搭配多肉公蟹的甜鮮,更多的可以中和母蟹蟹黃中過份的肥厚油膩,讓口感變得甘潤而不枯燥,襯托出湖鮮獨有的清甜味。蟹的鮮香,酒的馥郁,兩者相得益彰,幾乎可以滿足一個吃貨對秋季所有的期待。
女兒紅配大閘蟹
一縷清香,更添黃滿膏肥風味
事實上,大閘蟹遇到白酒,也能碰撞出意外的驚喜,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白酒都能能勝任(排除個人偏好的因素)。濃香白酒的香氣馥郁妖嬈,醬香白酒的口感厚重霸道,二者風格都太過濃墨重彩,會對大閘蟹的鮮香、甘美造成極大的壓制,導致一口鮮美、香糯的蟹黃蟹膏完全吃不出味道。
而一杯上好的清香白酒則避免了這個問題。比如香而不艷的青花汾酒,或者以清香甜美著稱的江小白(青春版),都可以和大閘蟹進行搭配。青春版江小白香氣清淡但并不單一,糧香中帶有蘋果皮味和杏仁味。這種特殊的復合香氣和光滑細膩的酒體,不但可以很好的烘托大閘蟹香糯的口感,帶來一種與眾不同的別樣風味,同時還可以祛除蟹的腥味,減輕或消除吃蟹后因性寒帶來的不適感。喝一口酒,趁熱大口吸食蟹黃蟹膏,那種清晰的鮮味綿密、悠長、滋潤。
大閘蟹的美好,真的不需要加任何調味,但因為有了白酒的碰撞,卻變得愈加美妙。
大閘蟹遇到江小白
葡萄美酒大閘蟹,傳統時尚兩相宜
真的吃貨,總是在美食與美酒的創新搭配上孜孜以求,而恰巧世界上總有一些事物,雖然天各一方但卻往往有著同工之妙。比如那些時尚的葡萄酒們,用它們搭配傳統美食大閘蟹,也不失為一種新奇卻契合的嘗試。
霞多麗作為白葡萄酒中的經典,在陳釀后,會帶有稀奶油,蜂蜜和烤面包等香氣,可以激發清蒸大閘蟹中所有的鮮香,卻不會喧賓奪主。此外,大多數霞多麗葡萄酒還會經過蘋果酸-乳酸發酵,可以將尖銳的酸轉化為柔和的乳酸,更加地圓潤適飲。當霞多麗葡萄酒遇到大閘蟹,蟹膏顯得更清甜,膩味下降,有點奶油的乳香,蟹肉的鮮甜也被帶出,口腔中點綴著白色花朵和榛果的香氣,甚是美妙。
葡萄酒搭配大閘蟹
事實上,吃貨們的胃口永遠不能被滿足,而秋天也不僅僅只有大閘蟹。喝完酒,吃完大閘蟹,舔舔手指,我們會驚喜地發現這個秋天還有很多余額——青蟹、花蟹、大黃魚、皮皮蝦都在前赴后繼地奔涌而來,你們都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