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丹寨縣老八寨村,遠遠地便望見種植戶在藍莓基地穿梭忙碌的身影,家住老八寨村的張桂發也跟家人正在采摘藍莓。大規模藍莓種植讓老八寨村擺脫貧困的面貌,走上一條綠色發展致富路。作為生態文明建設范例的丹寨,就是一座人和自然關系的博物館。
對于張桂發來說,如果說綠色發展是丹寨的根基,那么幾代人奮斗努力的精神就是丹寨的靈魂,綠色生活是民心所向,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丹寨是藍莓的故鄉,有著藍莓得天獨厚的生長優勢,由于山區長期經濟發展落后,農民種植藍莓零零散散,沒有統一規劃,種植藍莓存活率低,效益差。自2015年茅臺生態農業公司入駐丹寨以來,堅持以產業帶動區域經濟,大力發展藍莓產業,通過科學合理的種植規劃,因地制宜;通過缽體栽培種苗,提高藍莓的存活率。為了打造綠色有機藍莓產業,種植出口感細膩的優質藍莓,茅臺生態農業始終堅持高標準、無公害種植模式,采用農家肥,不斷改良土壤結構,除草、施肥、采摘等一律由人工操作完成,最大程度上維持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相處的方式,帶動農村經濟綠色發展。
好生態才能帶來好財氣,丹寨依靠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選擇發展生態旅游,建立以非物質文化遺產、苗族、侗族文化為內核,商業、文化、休閑、旅游為一體的丹寨萬達小鎮,開業首月,小鎮就接待游客近80萬人次,帶動丹寨縣旅游綜合收入3.46億元,相當于2017年1-6月全縣旅游綜合收入的57.1%。通過生態旅游將自然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增加了丹寨地區脫貧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培育了新的生態建設增長點、農民收入增長點、產業發展增長點,讓丹寨群眾享受生態產業帶來的“綠色紅利”。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美麗中國”成為中華民族追求的新目標,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近年來,貴州將綠色理念貫穿各個方面,因地制宜發展綠色經濟,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構建綠色制度,統籌推進生態建設、污染治理和環境監管;因勢利導打造綠色家園,加快建設山水城市、綠色小鎮、美麗鄉村、和諧社區建設,倡導生產、生活、生態的和諧統一,推動了生態文明理念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茅臺生態農業公司秉承集團“大品牌有大擔當”的社會責任理念,積極參與到多彩貴州的建設中,將綠色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相結合,以藍莓產業為切入點逐步涉足黔東南綠色現代農業,發揮生態資源優勢,推進當地經濟結構調整,加快了當地農民脫貧步伐,對促進黔東南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